66小说网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小说阅读 > 第1719章 旅途的终点

第1719章 旅途的终点


  一列庞然大物伴随着大量的蒸汽,停靠在新西伯利亚,经历了漫长旅途,杨明志终于抵达了终点城市。

  最后的六百公里军列一直在狂奔,最终它在下午两点平安抵达。

  “会有谁来迎接我呢?还是直奔科学院?”

  此刻,车站月聚满了人,他们一个个戴着有头灯钢盔,证明了他们铁路工人的身份。

  这些人甚至还把叉车和卡车开到铁道路基上,一看便知他们的任务是卸货。

  来的人可是不少,杨明志睁大眼睛,努力找寻熟悉的身影。

  他的眼神很锐利,只见一个男人穿着呢子大衣,头戴园丁礼帽。“是波波夫,居然是这个家伙来了。”

  说实话杨明志有些遗憾,如果来者是里顾施科夫就好了。

  他携妻子下了车,踏在新西伯利亚坚实的土地。

  空气中有着燃煤的焦糊气味,虽然太阳当头挂,整个世界还是笼罩一层薄雾。

  “这里也有些空气污染,幸亏不那么严重。”

  杨明志招呼身后的卫兵们:“格里申科,把我是行李小心的搬到月台,然后原地待命。”

  交代了任务,杨明志很快见到了波波夫,两只大手握在一起。

  “已经两周不见,我觉得仿佛阔别多年!”

  “没有那么长久,波波夫,看起来你在新西伯利亚过得不错,脸胖了一些。”

  “是吗?倒是您的妻子,的确胖了不少。”

  “她是孕妇,自然要多吃一些。现在我很想知道你的近况,还有里顾施科夫他们的情况!”

  “啊!”波波夫顿时激动起来:“国家给予他们重任,他们不再平凡。”

  “是科学院委派的工作么?”

  “差不多,尤其是里顾施科夫,还有我们送来的那些技术图纸。您绝对想不到,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即将开始量产飞鱼火箭!”

  “真的?”杨明志为之一振。

  “当然是真的。您下了车,一会儿我们直奔科学院的院社。我现在必须告诉您另一件好消息,咱们的武器研究所就被安置在院社内,如果您乐意,我们能立刻开始工作。”

  听了这么多杨明志真是太激动了,他耸耸肩:“也许我不在场你们也该坚持工作。”

  “哦,非常抱歉。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有您这样的智慧。”

  “您太谦虚了。看得出您还有大量的话要说,我们还是去科学院聊聊。”

  “好的,您和夫人赶紧上车。”

  “上车?不,我的行李很多,非常多。”说着,杨明志还特别指着一下。

  波波夫顺着看去,他根本想不到,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居然全是将军的行李?

  “您……我记得您几乎是两手空空去了莫斯科,怎么到了新西伯利亚……”

  “当然是花钱买的。虽然是战争时期,莫斯科并不萧条,我买了很多。”

  “看来准备的轿车不够了,我们需要一些卡车。”

  “当然!”杨明志友指了指,“他们是我的卫兵,格里申科,他是我的新警卫营长。另外两位是莫斯科内务部总部的同志,他们也要在新西伯利亚多停留些时间。”

  波波夫犯了难,他是来接应将军的,因情报有误,准备的车辆实在太少了!

  一行人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在车站耽搁一段时间。

  新西伯利亚可谓整个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它人口一百五十万,还在缓慢增员。

  如此多的人口,在缺乏高层建筑建造术的苏联,城市不得不扩大城区面积。

  波波夫和其他接应人员不得不临时多叫三辆卡车。

  趁此机会,杨明志坐在火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得以听听波波夫的介绍,以及另一位姓巴甫洛夫斯基的科学院工作人员的详细安排。

  杨明志本来对抵达火车站充满期待,也许当地会在车站组织一个欢迎仪式,使得自己在军乐声中走下火车。

  原来欢迎式变成欢迎会,地点就在科学院的宴会厅中,通过一次自助参会迎接远道而来的别列科夫中将。

  是谁决定举办这次宴会?杨明志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李森科。

  那个秃顶的巴甫洛夫斯基特别强调了一下李森科。

  “李森科?他是苏联科学院院长?”

  “将军同志看来您孤陋寡闻了。也对,您一直在军中服役,可能对科学院的人事调动不甚关心。”

  “的确如此。”

  杨明志的回答非常谨慎,他对李森科这个人了解很少。倒是有一点,李森科的“春化处理”法被苏联奉若圭臬,甚至新中国也引进过这套技术。

  但科学就是科学,“春化处理”并不是帮助庄稼抗击霜冻的灵丹妙药,也不能保证增产。

  李森科在后世的科学界流下恶名,因为西方科学界认为基因是存在的,且决定了物种的演化与物质遗传。

  他因意识形态原因坚决反对,并指责苏联国内的基因论支持者。

  奈何,无论他怎样坚持,二战结束没几年,基因与基因的双螺旋结构都被证实。

  他终究跌落神坛,并在晚年见证了基因科学的黎明。到了二十一世纪,怕是李森林都想不到,基因工程已经在撬动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人类甚至拥有修改基因的技术,在哲学层面上,开始挑战造物主的权威。

  那时候的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贡献巨大,中美两国从中获益巨大。

  苏联是绝不相信有上帝的,从来都没有造物主,能创造未来的只有人类自己。

  杨明志不喜欢李森科,根据其人的照片,那人的长相着实有些怪异,想想其不择手段的作为,仿佛李森科就是个可憎的家伙。

  “难道今晚要与那个家伙喝酒?真是糟糕,可是我必须面对他。”

  杨明志先入为主的担忧其李森科不是好人,他斗胆问问波波夫和巴甫洛夫斯基关于李森科的详细情况。

  和自己脑补的大相径庭,这两位对李森科的评价,居然是: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一个热爱科研的专家。

  他们不吝褒奖之词,杨明志顿时糊涂了。

  ……

  大家在火车站磨蹭了许久,五辆卡车才晃晃悠悠的开来。

  时间已是下午,本该是全天最温暖的时间,新西伯利亚的寒冷已经露出爪牙。也许再过两三个星期就会下大雪,很快整个世界银光素裹,那个时候再不需要什么卡车,马拉雪橇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也许,这里会像是我记忆中的那些东北城市,外面下着大雪,钢铁厂还在短少钢锭,真是冰与火的歌。”

  他令自己的卫兵把所有的行李,一件一件的小心搬到卡车上。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木箱,则始终由自己带着,一直带上了轿车。

  他握紧妻子的手,询问坐在副驾驶的波波夫:“现在,我们直奔科学院?”

  “是的,这需要一些时间,请您见谅。”

  “没关系,以后我将在这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趁此机会我还能了解一下,新西伯利亚是否能落实我的计划。”

  波波夫为之一振:“哦?将军,您还有哪些计划呢?上级已经给里固施科夫安排了工作,给我也是如此。我们都在从事远程火箭炮的研发工作,我想着,您到来后能为研发提供巨大动力。看起来,您还有许多新计划。”

  “当然,我们可要继承在游击共和国的光荣传统。咱们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应该成立分局,我们要设计重型武器,也要设计轻型装备。我将成为一切的总设计师,我将给苏联带来一场军械技术的变革,这就是我对斯大林的承诺。我想,我们应该从今晚开始。”

  “唉!司令,您不必这么着急。”

  “呵呵,不要叫我司令!”杨明志尴尬的摇摇头;“我现在只保留第63集团军司令员职位和待遇,暂时没有兵权。你现在叫我局长,我是很高兴的。”

  “好吧,局长同志。”波波夫笑了笑,“您坐了许久的火车,一会儿还有一个欢迎会。您这几天真是太疲惫了,难道不该修养几日么?毕竟武器研发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何必这么累呢?”

  “唉,敌人是不会睡觉的!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战士牺牲,如果部队拥有新型武器,各个像咱们的老部队那样,我们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伤亡就能迅速打到国境线。”

  “局长同志,您的觉悟真高。”

  “不!我是务实的人,我也需要尽快落实对领袖的承诺。”说着,杨明志把手伸进自己的大衣里,拿出那本曾被偷走的笔记本,直接翻到记录的最后三页,直接递给副驾驶。“您看看把,这是我的军列上的工作结晶,也是咱们设计局未来的工作。”

  话说波波夫,此人从事武器研发足有一年了。游击共和国的确穷苦,潦倒可是谈不上。那里有着最基本的工业基础,以及一颗最强大脑。

  工业基础是薄弱的,所以设计局的一大工作,就是指导部队修善现有枪械,或进行有限的改装。

  例如杨明志用莫辛纳甘的PU瞄准镜和反坦克枪组合在一起,又安装更为高效的枪口制退器,造出一款反器材狙击步枪。该枪械的设计图纸也一并打包,随着迁移的设计局抵达了新西伯利亚。改图纸伴随着其他一些脑洞大开的设计,安静的塞进木箱,暂且摆在一个仓库内。

  波波夫很清楚,局长一直有意搞些新型轻武器,在沼泽地时碍于条件所限,想法只能是想法。

  他瞬间就看明白了,将军是在设计一系列的新型枪械。他看不懂简体的汉字,通过草图和少量的俄语单词,三张图看过后,他得出令人震惊的决定。车子是颠簸的,波波夫整个人却在剧烈的颤抖,他陷入精神亢奋中,只因脑袋受到了极其强烈的刺激。

  他猛地扭过身子,身子吓了司机一跳!

  “局长!局长同志!我……我都明白了!您……您的想法真是太大胆了。您居然要把冲锋枪、步枪还有机枪,融为一体?”

  杨明志很理解波波夫现在的感受,也只有内行的人才能看出这份草图的精彩。

  “没错,就像斯拉夫民族分成好几个支脉,一款枪械也可以分成多个种类。我已完成了草图,一旦开始工作,我将用很短时间内,将精细图纸勾勒下来。波波夫,你来新西伯利亚已经有段时间了,你明确的告诉我,这座城市能否生产轻武器?能否生产子弹?”

  “能!城里有枪械制造厂。”

  “很好,这样我就放心了。其实你说的也很对,这些事真的不该操之过急。我就是做完了图纸,那些工厂是否愿意生产也是个大问题。我首先要解决住宿问题,其次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您放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杨明志点点头:“那个李森科应该会解决我的这些问题,但愿那个家伙能提供帮助,而不是找麻烦。”

  波波夫有些不解,将军似乎对李森科院长有些成见。仔细想想大概也不难理解,他们都是科学工作者,所以对科研存在一些分歧也是合情理的。

  虽仅有几面之缘,波波夫觉得李森科其人还不错。

  他继续说:“局长,也许巴甫洛夫斯基能告诉您更多详情。我与李森科见过几次面,我觉得那个男人是心系国家的实干家。院长是农业专家,您也知道,现在国家非常需要粮食,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获悉自科学院总部搬到新西伯利亚后,城市周边的农田作业,即开始接受李森科院士的指导。您知道春化处理么?”

  “春化处理?略有耳闻。”

  “将麦种稍微冻一下,再在春季播种,麦子的生长周期会变短,很快新西伯利亚也要开始麦收了。”

  杨明志点点头:“一路之上途径的一些城市,我都看到了麦田或是马铃薯田。但愿,李森科同志的技术,能为新西伯利亚到来大丰收。”

  “谢谢您的祝福。很快就是麦收了,希望今年的麦收,全联盟都能大丰收。”

  九月份正是苏联传统的春小麦收获季,碍于苏联高纬度的环境,一旦麦子生长慢了,抽穗时期滞后,一次寒流南下,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它毫不亚于中国的冬小麦收获季遭遇大雨袭击。

  今年的麦收情况如何?李森科的技术能否给饥饿中的苏联红军带来更多的粮食。一切都要等到下旬了。

  但农业不是自己的事业,对于李森科,杨明志也不想和他扯上关系。原因也非常朴素:没有谁会喜欢偏执的家伙。


  (https://www.66kxs.net/book/2623/2623322/43681816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