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汉皇刘备免费阅读 > 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开发(二合一章节)

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开发(二合一章节)


  移风易俗,非常困难。后世不说别的,只说一个禁燃烟花爆竹,且不去说它对不对。推行了多少年,大城市里面一样有人在放,人数还不少。更不用说什么推行火葬了。农村里你就是强制性拖去火葬了,人家也会大办丧事,然后再准备棺材,把骨灰盒放棺材里,挖个坟送上山给埋了。

  所以刘备没想着要去强行改变,但他也做了变通。朝廷下旨夺情之后,刘备上疏表示:“汉自灵帝以来,诸侯并起,崩乱至今。幸赖天子明德,祖宗福荫,天下州郡,又复归汉室。唯有荆、益,孤悬在外。臣名为汉臣,份亦宗室,是以虽遭母丧,心胆俱裂。亦不敢有负陛下之隆恩,置祖宗家业于不顾也。愿在家守丧,居府治事。臣之世子,生性至孝,愿代臣至幽州,守墓三年。愿请陛下圣裁。臣泣再拜。”

  奏表到了朝廷,天子批复:“可。”

  于是中山王世子刘瑾,就代父至涿县,结庐守墓。与此同时,刘备密信又到了刘恭处,让他看好自己这个儿子。刘备对长子刘瑾的培养,花了很大心血,这是他未来的接班人,所以从品行,从能力,从言行,从性格等各方面,他都会去仔细观察,然后得出结论行还是不行。

  未来的一个偌大帝国,若没有个优秀的掌舵人,那又怎么行呢。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大战连年,北方虽然是丰收不断,但供应起庞大的军队来也有些吃力。刚好刘备决定在府中服丧治事,于是就静下心来,决定把一些事情先放一放。而另外一些事情,则可以先行推动起来了。

  北方,百万民夫被征发起来,开始修筑通往塞外的驰道。趁着鲜卑被汉军一扫而空,草原势力还没有再度兴盛的时机,汉人开始了草原大开发的疯狂模式。

  从受降城一直到稽落山,再从稽落山到匈奴河,西海,燕然山,再到狼居胥山,驰道如同玉带,在大草原上蜿蜒伸展。路基高高隆起于地面,道旁两侧栽满了易活耐旱的杨树。驰道连接了大大小小的城池。

  这些城池开始并不大,它们的主要作用,只是用来充当军事要塞。里面会驻守一些军队。城池的选址都是经过朝廷精心挑选出来的。附近有大量的水源,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种。在粮食上尽量让军队能够自耕自足。而朝廷也会招募边民迁徙于此,愿意来的,都会获得大片的牧场和土地。田租、算赋都能够根据条件来减免,最长可达五年。条件好得不得了。有些失去了土地,又活不下去的百姓,看到官府的公文,就毫不犹豫的拖家带口,去往了新的家园。

  他们不管那里是何处,有多远。反正只要还有汉家大旗高高飘扬,那里就是汉土。是汉土他们就不怕了。条件艰苦点没有关系,没有什么比起活下来,更重要了。

  土拉河和鄂尔浑河交汇的地方,修了城;鄂尔浑河与色楞格河交汇的地方也修了城。最终,这些河流都汇聚在一起,翻腾奔涌着,注入了北海。

  这是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汉人们对这个地名并不陌生。虽然这里离家园很远,还很冷。但大家还是被这里的景色所震撼到了。

  一望无际的湖泊,碧波涌现,湖中隐约有岛忽隐忽现。天上,鹭鸟上下翻飞,水面之上,野鸭遨游,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湖边,芦苇成片。好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色,迷人到了极点。

  就在湖边三角洲左侧的高地那里,一座巍峨的大城拔地而起。城高五丈,周围三十里,以巨石、三合土浇汁堆叠而成。

  正南方的城门口,钟繇手书的镇远城三字,挺拔古朴,苍劲有力。城外靠近湖边,又有一丈许高的石碑,上书四个大字:永镇北海。背后是孔融所撰写的建城纪事。

  刘备决定,在他手里,北海将会逐渐纳入汉朝的控制,然后慢慢彻底变成汉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海这里,除了天气有点不好之外,其实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周围土地可耕可牧。而且这么大的一片水域,光打渔就足够养活驻守在这里的军民了。

  至于防御方面,刘备在这里存放了足够坚持半年的武器、粮食以及终极大杀器炸药。真要有事,半年也足够援军赶到了。如果半年都坚持不了的话,他留在这里最后的手段,也会让这里的敌人讨不了好。

  西边,围绕着弹汗山,饶乐水,也开始了筑城工作。刘备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吞食草原,彻底把草原变成汉朝的领土。

  以前的汉人对草原不感兴趣,觉得那里不能种地,气候又不适合居住。要来无用。但刘备并不这么觉得。不过要彻底改变天下人的印象,还得慢慢来。

  青州书院的探矿大队们,已经随着大部队们出发了。他们在军队的护送下,犹如蝗虫一般,在偌大的草原之上疯狂挖洞。

  又有许多醉心格物的士子被发动起来,在无数蛊惑人心的口号下,被忽悠到了大草原上去喝风吃土。研究世界的本源。

  随着半年之后,草原之上大型露天煤矿和铜矿的先后探明发现,朝廷上下,再无一人口出怨言,抱怨刘备的一意孤行是浪费人力物力。而是出口齐赞刘备的高瞻远瞩。

  煤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古人一直在用。而自从刘备到了青州,大量使用煤来建高炉炼钢铁之后,煤就渐渐的开始成为了青州甚至是北方的一种重要生活物资。不但被用来冶炼,还被大规模用来取暖。

  刘备早早就考虑到了水土维持的问题。北方在经历过战乱之后,人口逐渐恢复增长。而这时候的人们,做饭取暖,多是外出樵采。北方的山林再多,也经不住人们的大肆砍伐。于是引入煤来取代柴火,哪怕只是用在城池之中,对于植被保护,也是一大进步。

  至于铜,汉朝乃至于华夏,从古至今,就一直是个缺铜的国度。曾几何时,没铜铸钱了,只能铸造铁钱。而北方,极少有铜矿。直到后世清朝之时,朝廷所用铸钱的铜,都来自云、贵、川等地。也就是现在的益州。

  而今益州被曹操所据有。人家老曹同志在那里挥着锄头大挖特挖,赚得盆满钵满。幸好东汉时期,徐州也发现了大型铜矿。不然少府、将作等部门,就真的要哭了。

  而北方草原发现大型铜矿,这对帝国来说,不吝于天降馅饼。北方属于朝廷管辖,而且地势平坦,运输便利。不像益州,铜想要运出来,就只能走水路运到荆州。这就是先秦至汉朝的时候,荆州南阳为什么是天下铸造中心的原因。因为原材料会通过长江,顺水而下,抵达荆州。而南阳又离洛阳最近,于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铸造大都会。天下五都之一。

  可是,南阳成为铸造中心的背后,谁又知道,风大浪急的三峡,每年又会翻多少船,吞噬多少物资、人命呢?后世充当押运官的官员,简直比流放三千里还要惨。流放三千里还有活路。你行船,稍有闪失,就是死路一条。就算你自己幸运躲过了,可要是所率船队翻了几条船,朝廷也会例行问罪。

  现在北方竟然也有铜,而且还是极其容易开采,极其便于运输的大型铜矿。这让朝廷如何不喜?在这会所有人的认知之中。铜就等于钱。就是财富。

  这下,再也没有人反对刘备向北方扩展的建议了。而是一个个热衷的询问起来,北方那广袤的草原,是否允许私人买卖?

  当第一个人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刘备不禁就笑了起来。铜矿和煤矿,他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花了多少时间才寻到。向北方大规模扩展之前,他派的人就已经在草原之上进行活动了。铜矿和煤矿也早就发现了。现在他只是配合着这股风潮,把消息给放出来而已。

  人类的欲望,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就是要让吏民们知道,北方有大利可图,这样,汉人的目光,才不会被现有的领土所束缚住。英雄、文明、伟大的汉人们,也是时候出去看看世界了。而不是天天惦记着自家的那点儿土地。

  土地是根本,农业不可荒废。但汉朝这艘巨舰要继续发展,继续前行。光靠农耕文明可不够。北方因为战乱,许多地主豪强们死的死,残的残,元气大伤。但与此同时,又有大批的新兴贵族在跟着刘备一起崛起。

  为了让这些人对土地不要那么贪婪。刘备只好尽量的设法,让他们转移目标。去吧,去草原开矿、去草原放牧。你们所赚取的利益,远比大量买田种地要强多了。

  刘备很快做了批复,表示草原太过于广阔,朝廷一时半会,无力对其进行大开发。可以允许官民购买土地,进行探矿、耕种、放牧等权利。但若发现矿产,不得隐瞒,须第一时间上报朝廷。而朝廷拥有矿产资源的全部收购权。

  官员、贵族们才无所谓呢,发现了矿产,不卖给朝廷,卖给谁去。这玩意又不能吃不能喝。现在有朝廷兜底,他们更是百无禁忌。刘备知道草原是个大坑,又怕没人购买,索性就半买半送,把大片草原当做白菜价给卖了出去。

  要是一无所获,也冤不得自己。反正他们也没花多少钱。这点钱购买者哪怕是在那里种地、放牧都能够收回来。实在不行,他们还能够当作祖产传给后代啊。

  至于一些模糊印象中的优质地块,刘备死死捂在了手里。这些地方,哪怕现在一无所获,他也不会卖出去,有些地方,不仅仅只去看商业价值的。

  至此,草原大开始,就彻底进入了高潮时期。刘备相信,未来的贵族们,会和他的传人一起,守护草原,保卫他们的财产。这样一来,草原上的民族,基本上就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以前是汉人不要,所以草原上的民族才能够称王称霸。现在汉人来了,谁还能够蹦跶?

  辽东那边,刘备派人在广阳郡蓟县重新筑城,这里一直是幽州刺史府(幽州牧)的驻地,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千年之后,这里将会成为大明王朝的都城。肩负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守卫国门的重任。

  这个地方,在刘备的规模中,将是未来的幽州都督府。辽东将会以蓟县为基地,不断向北挺进。彻底扫灭、收复辽东的其余诸部。话说当年公孙度的两个儿子,也不知道东奔西跑,跑到哪里去了。这两小子,当年与高句丽王次子高建勾搭在一起,鼓动高句丽王欲兴兵犯汉。

  结果高句丽国在卢植、黄忠等人的打击下,王死国灭,下场凄凉无比。只是公孙康和公孙恭两人,却遍寻不见。时有传言,或云在扶余,或云在肃慎。却无一处是真。

  这些年来,刘备事情越来越多,却也把这两人给忘了。现在忽然想起辽东之事,心中不禁就冒起这两人的姓名来。

  刘备觉得,此二人都不是平庸之辈,肯定不会悄无声息的死去。这会只怕是在哪个地方躲了起来潇洒快活呢。既然准备开始大辽东,那顺手让人把这两个家伙给揪出来,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开发草原,和开发辽东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汉朝的疆域,将广袤的领土彻底纳入汉朝的疆域地图。与此同时,大力开发草原与辽东的一切资源,以丰富汉朝的物资供应,这有利于汉朝的社会稳定,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刘备相信,在这开发热潮中,将会有不少的官民、贵族在其中获得利益。这将使得他们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在对土地更加渴望的同时,对耕地的依赖将会大大降低。

  他们不再只会买地耕种,对于土地的附加价值,将不再只依赖于农业生产。新兴的矿业、经济作物等等,都会成为他们新的财源。

  这些利益的获得者,将会成为他刘备的铁杆支持者。当帝国需要进行下一轮军事扩张的时候。他们将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表示同意。

  潜移默化下去,几十年或者百年之后,大航海时代难道就不会提前来临吗?


  (https://www.66kxs.net/book/2611/2611625/45627364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