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魏征魏玄成你真有种
第三十三章魏征魏玄成你真有种
何为王道?何为霸道?
说到这个问题,总有一个皇帝绕不开,那就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然,嬴政的对于历史的贡献非常多,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大秦的律法是他嬴政与李斯在商鞅的基础新设,因他而改,要说嬴政行的不是霸道,恐怕没有人可以自称霸道了。作为皇帝,嬴政就是使用的法家霸道,以霸道治国。三公九卿全部向嬴政一人负责,他一个人管理天下三十六郡,他一天要审批一百二十斤奏折。
当然,大家都对一百二十斤奏折没有什么概念,秦简长约二十七至二十七公分,宽吉零点六公分,厚度约为零点二公分,平均可书写30余字(参照睡虎地秦墓竹简)
竹材的实质密度与木材非常接近,密度取中间,即一克每立方厘米,则一片秦简的重量约为三或四立方厘米,也就是重三至四克。秦代一斤为二百五十克,计算一下,一百二十斤竹简也就是在七千五百片在一万片竹简之间。按照一片竹简写三十字字计算(实际数量应该更小,会有留白),也就是二十二万至三十万字之间。
或许有人会说,我一天看小说可以看一百万字,但是秦始皇看的不是小说,而是文言文奏折,信息量非常大,必须逐字的阅读,批改。
论起勤奋和亲历亲为,嬴政是历史少有勤奋的皇帝,不过,却不是唯一的,至于隋朝文帝杨坚,也是这样一个皇帝。杨坚的皇位,乃是篡逆而来。早在北周,宇文邕在位的时候,杨坚就已经是关陇世族里的风云人物。宇文邕几次三番,想要除掉他,就连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也想除掉他。
可是杨坚与司马懿一样善于隐忍,一直熬到宇文赟驾崩,七岁的宇文阐登基,杨坚当上宰相,做了权臣,最终篡位做了皇帝,因其得位不正,故此,对相权十分警惕,生怕宰相中,再出现第二个自己,于是到了后来,干脆大权独揽,朝廷的宰相职位,统统变成了摆设。
他与嬴政一样,秦始皇还好,当时天下共分三十六郡,也只有郡守、郡尉级别的文武官员才可以给他上疏,可是到了隋朝的时候,天下共分为一百八十八个郡,奏折的数量比嬴政时期多了好几倍。
几百数上千分奏折,若是没有宰相们分劳,又有哪个皇帝能吃得消?可是杨坚,便能每天坚持批阅。为此,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二十年,可是到了杨广杨二郎登基,平日里连半个时辰都坐不住,这份定力,又如何能行政治国?
要说起来,杨广亡国,根子是出在杨坚身上。当然,最重要的是,明朝也走了秦朝、隋朝的老路。开国皇帝都是工作狂人,他们精力无限,可以废寝忘食。可是成祖朱棣就没有这个耐心了,于是他把原本内阁中充当秘书工作的大学生明初为正五品,逐渐加权,到了英宗时期,明朝内阁才为正二品,真正的百官之首。
陈应虽然知道,魏征所说的有道理,可是百官并不服啊?
显德殿的争论继续进行着。
陈叔达指着魏征吼道:“大家听听,这种奇谈怪论,也就只能出自,魏征之口……”
魏征坦然相对,不喜不怒。
宇文士及愤然出列道:“陛下,隋朝国祚消亡,乃是出于杨广之手,这是天下士人的共识,这种妇孺皆知的道理,难道还要在朝堂上辩驳么?”
就连李建成的心腹裴矩也出列道:“陛下,臣也曾侍奉过杨坚,隋文帝虽然为人刻薄,虽曾屠戮功臣,但勤政爱民,堪称一代圣君。”
百官纷纷点头附和。
李建成饶有兴致地看着魏征道:“魏征,你又怎么说?”
魏征面色不改,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建成道:“陛下,前朝文帝,确实是个好皇帝,但同时,他也是隋朝社稷倾覆的始作俑者……”
显德殿上哗声再起,朝堂上的秩序,有些混乱。
魏征望着李建成道:“敢问陛下一天能批阅多少份奏章?”
李建成想了想道:“一百份上下吧。”
魏征竖起两根手指道:“门下省每天收到的奏章,不下五百份,三个月收到的各种公文,就能够堆满一间屋子。敢问陛下,若是没有三省六部,梳理各种公文奏章,一天五百份公文,陛下看得过来么?”
李建成撇起嘴摇摇头道:“朕不能,就算不吃不喝,可以偶尔为之,也不能天天如此!”
魏征点点头道:“隋文帝杨坚就能够看得过来,并且能够一一予以批注。”
李建成由衷的感叹道:“隋文帝乃吾辈楷模!”
魏征冷冷的笑道:“正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听到这话,满朝顿时哗然。
就连李建成也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魏征继续道:“杨坚最大的错误,就在于,自己一个人总揽朝政,将协助他处理国家大事的宰相们撇在一边,夺去了宰相决策治事之权,甚至到了后来,根本不肯任命宰相。独夫一人,权揽天下。这一点,想必封相也是清楚的,隋文帝设立三省六部,宰相一分为数,有奏事建议之权,却不复总领朝政之能。”
裴矩和王珪等人默契的对视一眼。
李建成面露狐疑之色的道:“隋文帝为何要这么做?”
百官们纷纷低头不语。
李建成皱着眉想了想。突然,李建成陡然想起杨坚不设丞相,把三省六部当成摆设因为杨坚得位不正,李建成的脸色陡然巨变,他指着魏征道:“魏征,你这是暗讽朕,得位不正?”
封德彝与宇文士及互相打了个眼色,然后用戏谑的眼神看着魏征。
房玄龄顿时额头冒汗。
魏征却朗声道:“陛下得位本就不正,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实,臣下又何须暗讽?”
李建成顿时脸色发黑。
封德彝干脆闭目养神,魏征本是李建成的门下走狗,如今他与李建成咬了起来,狗咬狗一嘴毛,他正好可以偷着乐。
房玄龄远远地冲着魏征,挤眉弄眼。
陈应也暗暗大急。
魏征不依不饶地接着说道:“臣今天真正要说的,并不是杨坚得位不正,而是他的乾纲独断,这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李建成抿了抿嘴,无奈的看着魏征。
魏征道:“杨坚是开国皇帝,他创下了天子一人独裁天下事的先例,便是这个先例,最终灭亡了隋朝,杨坚虽然是圣君明主,却也是地地道道的——一代独夫。”
封德彝忽然张开眼睛。
宇文士及给封德彝投来一个困惑的眼神。
高士廉皱起眉头。
魏征道:“隋文帝杨坚在位时,这些隐患还藏于水面之下,到了隋炀帝杨广这里,国家政务的灾祸,才一起爆发。”
李建成认真的听着魏征的话,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陈应缓缓靠近前面,今天朝堂上的话太过耸人听闻,他真担心,血染大殿。
魏征转身望着众臣道:“诸位想必都知道,隋文帝大行之前,交给杨广的,是一个堪称富庶的国家,洛水旁的兴洛仓,积储着够全国百姓,吃上几年的粮食;洛阳积储的绢帛堆积如山;长安的武器府库积储,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用完。汉朝即便是经历文景之治后,国家的财力,也比不上杨坚留下的家底。但是谁能想到……”
魏征神情越来越激动,激动得要咆哮起来道:“十三年……十三年时间,偌大一个隋朝,落花流水,烟消云散?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昏君,就能让这样一个朝代,骤然猝死?”
魏征摊开手,环视百官,然后转过身直面李建成。
朝堂上一片肃静。
魏征道:“这还是隋文帝种下的祸根。九州的权柄,尽落一人之手,宰相也好,九卿也罢,都是走狗,连个人都不算。”
陈应霍的等大双眼,望着魏征暗忖道:“魏玄成,你真有种!”
众臣也都纷纷陷入沉思。
魏征道:“杨广的亡国三事,建东都、修运河、征高丽,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可惜,这些举全国之力,所做的事情,全都被隋文帝开创的独治之法,破坏殆尽。隋炀帝学着父亲,独揽大权,却又不能真正将国家的大小事情,都管起来,这就导致了事实上的权力流失,所有的政务国策,小到敦促百姓种地纳捐,大到修运河、征高丽,全都无人打理,无人用心。伤残的士卒,得不到抚恤,受灾的百姓,得不到赈济,造反的蟊贼,没有人镇压,泛滥的江河,没有人治理。
李建成皱起眉头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魏征道:“这一切的症结就在于,以一人治天下,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魏征目光郑重,语气诚恳的对李建成道:“陛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常理。天下可以为一家一姓所有,却绝不能为一家一姓所治。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兼顾不了天下苍生,因此要天下大治,首先要受到制约的,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大殿上再次骚动起来,群臣面面相觑。
封德彝眼睛微微张开,马上又赶紧欲言又止。
李建成猛然起身,脸色铁青,指着魏征道:“魏征,你这是在替世族门阀张目?”
魏征转身望着众臣道:“魏征想要问陛下和诸位,何谓士大夫?”
宇文化及脸上,浮现出戏谑的笑容道:“士大夫,那当然指的是天下世族、名门郡望,他们是大唐的根基。”
魏征发出一阵嗤笑道:“宇文相国是真不喜欢读书啊。”
宇文化及一下子沉下脸来。
魏征道:“所谓士,乃是先秦时,对佩剑游学的读书人的统称;所谓大夫,则是先秦诸侯属臣的统称,这二者当中,前者是庶民,后者是臣仆,都不能算真正的贵族。士大夫与天下门阀,根本就没有半分干系。战国以前,只有大夫,但自战国始,出身庶民的士,凭借才华和能力,出侯入相,士大夫由此而来。”
宇文化及老脸涨得通红,竭斯底里的嘶吼道:“一派胡言!”
王珪却悄然站出来躬身道:“陛下,魏征所言不虚。士农工商,乃是管仲定下的四民,既然与农工商等三等庶民排在一起,士,自然也属……庶民之列。”
李建成道:“魏征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魏征朝李建成躬身道:“臣以为,陛下当选士人,行王道,纳谏言,常自省,重相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才是大唐四海太平、天下长安的根本之道。”
陈应口中默念着魏征的话语:“行王道,纳谏言,常自省,重相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李建成若有所思地低声自语道:“选士人,行王道,纳谏言,常自省,重相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高士廉愕然看着魏征。
封德彝双手开始颤抖。
房玄龄颇为惊讶地望着魏征,房玄龄也没有想到魏征的格局会有如此之大,一旦李建成听纳魏征之下,何愁大唐不兴?天下不能久安?
朝堂上长久沉默。
陈应则仿佛要哭了出来,他不是被魏征的话所感动,当然以他的智商还不至于如此,他是觉得自己果然遇上一个伟大的时代。
没有李世民的大唐,李建成能不能成为天可汗,陈应并不知道。但是,看到魏征居然以古人的思维,与他不谋而合。
陈应想要的大唐就是,可以选拔士人,政事堂改成内阁,以责任内阁治理天下,哪怕以后的皇帝是一个白痴,朝廷可以照样运作,国家依旧可以长治久安。
在后世有无数是抹黑大明,关键是有很多奇葩皇帝,正德好玩,玩起来无法无天,嘉靖喜欢炼丹,还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然而,大明朝在这么多胡作非为的皇帝治理下,依旧没有玩完,足以说明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完美的。
只是,非常可惜,崇祯皇帝太过自以为是,他打破了朝廷政治平衡,结果听信了嘴炮东林党。
一时之间,陈应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对魏征也充满了崇拜,但觉能做大臣做到魏征这个份上,非常难得。
至少,陈应自认为,他绝对不会像魏征魏玄成这样有种,敢冒天下大不为。
夕阳西下。
群臣疲惫不堪地涌出大殿。
魏征缓步走在队列的最后面。
封德彝在封道言的搀扶下,蹒跚而行。
陈应也打着哈欠从殿内赶出来,拦住魏征,朝他恭敬地抱拳行礼道:“玄成公,受陈应一拜!”
魏征听了这句话,有点意外的望着陈应。
魏征实在难以看透陈应,陈应的革新之举,在魏征看来就有点保守,他真看不上陈应。
只是,魏征并不明白陈应有着太多的顾忌。
杨广是前车之鉴,步子太难,容易扯到蛋啊!
就在这时,一名黄门前来,拦在陈应与魏征面前道:“陈相国,魏相国,陛下请您到后殿,一同用膳。”
封德彝听到这句话,浑身颤抖。
百官纷纷驻足,目送魏征与陈应。
宇文化及脸色苍白无血。
陈叔达突然嘴角涌动,一口鲜血喷射而出!
PS:因为老程现在双开,书友群既有大魏霸主,也有盛唐血刃,讨论剧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下,在宗师无想无情的帮助下,建立了《盛唐血刃》VIP读者交流群,需要截图全订截图,希望大家踊跃加群:468589697
(https://www.66kxs.net/book/2574/2574665/45505554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