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
北宋的渔夫,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的差,不是因为的经验,而是因为船不行,不敢深入到更深的海域捕捞,这才没有多少收获,近海因为潮汐的关系,没有多少鱼群愿意靠近的,真正潮汐之后,赶海的收获,多是一些贝类,螃蟹,或者是软体截肢动物,真正的鱼很少。
在海边生活的时间长了,加上见得多了,对于鱼的一些习惯也很了解,特别是长辈们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让这些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距离入海口的位置,差不都30到50里,南北洋流的汇聚,鱼类非常繁盛。
这一点,是常识,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可惜做到的就很少了,除非是遇到了真正困难的事情,过不下去,需要去搏一搏的时候,才有人这样去选择。
船的问题是一个方面,小船在入海口这边,太危险了,是个人之中,搏成功的,可能连一个都没有,甚至这一个搏成功的,能不能够顺利的回来,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有了超过1万料的超级大船,连大海之中的狂风破浪,都可以承受,更别说是入海口,入海口这边,风浪比起的其他地方稍稍有些大,却对万料的打穿,没有多少的影响。
之前,这些水手们,在海上遇到鱼群,也捕捞了大量的鱼类,可是那种感觉跟现在,完全是两码事。
以前渴望不求的大型渔场,现在就在眼前,他们可以随意的航行,根本不必担心风浪的困扰,这种的心情是不一的,。
以往的鬼门关的,不知道多少的渔民都葬身其中,连尸骨都找不到,可是现在,却换入平地一般,被他们平躺。
他们也想知道,传说中,最大的渔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看不知道的,一看吓一跳,就在身边,在船的旁边,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鱼群。
或许,这些鱼群,没有那一次大黄鱼群那么大,因为在长江口这边,各种食物资源繁多,各种各样的鱼也相对较多,甚至还有食肉鱼,所以大规模的鱼群很少,可是小型鱼群非常的密集,是一个下网的好地方。
曾大牛他们的作用,被降低到了极点,经验丰富与否,在这里作用不大,毕竟,除非是极少数的地方,剩下的地方,只要撒网下去,就是鱼,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好在,他们也是有些作用的,比如说,如何能够网络到最大的鱼,再比如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捕捞,才能够利益最大化,这些都需要经验和计算。
很快的,他们计算出了结果,最终下网,三个巨大的,总面积超过数千平方米的巨大的拖网,开始向前铺设,这些拖网,会进入到海底,在近海,很浅的海域最多也几十米的样子的稍稍埋设了底网之后,就开始做好准备。
三艘船相互配合,几个巨大的网,开始横扫过区域,说过的区域,非常的庞大,一个拖网,可以相当于的普通的渔网的上百倍,甚至是千倍,在这样的捕捞之下,往往力度较大,一般如果捕捞的船多的话,就必须要定期的休渔。
定海军也有固定的比例,这中间特别是指网眼,拖网的网眼,是有限制的,比如说,多大的,才适合。
如果是渔网的话,肯定是越细越好,细的话,能够捕捉到的鱼就多,可是太细的话,就容易彻底的捕捞。
找到了熟悉的渔民,设定了一些标准,比如说鱼类小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放回大海,这个对于曾经靠天吃饭渔民而言,简直不可想象,他们不会明白,这个放回大海到底是什么意义。
赵信很清楚,过度的捕捞,对于大海的坏处达,后世几乎捕捞到了东海无鱼的程度,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对于大海来说,就是噩梦。
适当的减少一些种群的数量,是可以促进种群的发展的,自然的食物链的平衡,并不是捕捞的最大化,它的平衡点是各种食物的平衡点。
一旦达到了,就会最终平衡下来,适当的捕捞,让一些原来没有机会长成的鱼儿长成,一定程度上面,能够加强大海的产出,可是一旦捕捞过度,当某一种,或者全部鱼种,他们的种群急剧的减少的时候,就是不可逆转了,无法恢复了。
赵信当然不会做涸泽而渔的事情,实际上,除非是后世那样人口爆炸的时代,中国已经尽可能的在搜罗各种的吃的了的,才会造成过度的捕捞的。
这个时代,北宋才多少人口,一亿多一点,现有的土地足以养活这么多人,更别说未来,庞大的陆地都等着赵信来征服。
海鱼只是一个补充,甚至将来,当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出现了之后,养殖业成为重点,相对于鱼,牛羊猪肉才是驻留的食物。
这不是第一次捕捞了,在之前定海军附近的时候,除了第一次,剩下的每一次,收获并不算大,可是一天最起码也是四五次的下网。
拖网的这种事情,就是一个逐步熟悉点的过程,现在,他们已经非常熟练了。
按部就班的按照命令,开始下网,拖网,然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始收网。
不同于第一次的专注,这一次,显然很多人都轻松了不少,哪怕是在闲谈之中,甚至在拉动渔网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一些情况。
一些经验丰富的渔民,已经在考虑了,这一次的收货不小,拖网的用途,只要稍稍的了解,就明白了,如果说的,普通的渔网,只是一个从点到面提升的话,拖网就是大面积的,在渔网移动的范围之中,前后左右,如同天罗地网一般,只要速度快不过拖网,或者说,不能够及时的在拖网之中离开,那么等待他们,就是被打捞起来。
这一片海域,到底有多少鱼获,他们心中有数,只要来起来的一部分,这一次的收获就巨大的。
在机械的操纵之下,拖网开始慢慢的升起,滑轮组和各种的齿轮,应用到了捕捞船上,可以让力量获得数倍的放大,
庞大的渔网被拉起来了,当四面网都起来的时候,渔夫们都知道了,这些鱼跑不掉了
那些渔夫,早知道,拉起来的鱼不少,可是真正拉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真的是多太多了。
数千平方米的四张网,网络了很庞大的空间里面全是鱼,而且蹦蹦跳跳的,看起来,就非常的活跃。
又是一个好收成,所有的渔夫们都高兴的想着。
要知道,哪怕是在北宋,鱼很便宜,价格远低于的牛羊肉,甚至是鸡肉,可是鱼,毕竟是肉,好的坏的,也能够卖上几十文钱,一般的渔民,能够捕上三五十斤的样子,就足够一天的花用,运气好的前提下
现在,一船就能拉起来数万斤,哪怕是一斤40文钱,也是价值上万贯,别以为万贯很少,一艘得400料左右的船,也不过是千贯,这才是一网而已。
把帆船改装,一艘万料的帆船,内部空间,几乎可以装1.8万料的货物的,当时几乎所有的舱室都进行了个改装,差不多能够装下1500料以上。
当然了,料跟吨位的换算,到了鱼上面,会小很多,再加上庞大的人力。
100多个人,就是差不多几十吨,加上一些必要的设备,一些补给,不可能都装上鱼,一艘船,大概就是300吨左右,最多不到500吨。
哪怕是300吨这个数字,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60万斤,3艘船,就是180万斤,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180万斤,哪怕是一斤50文,也差不多十万贯了,万贯是什么概念,现在帆船,抛开一些附属设备,单纯只是船体,也不过是7万贯左右,伴随着各种技术和设备的上来,未来他的价格,还会有一个相当幅度的降低的。
单纯这些鱼,就赚回来一条多船了。
当时赵信大力发展渔船,谁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看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类似在大黄鱼群的一网7万斤,那是几乎不可能,可是平均也不少,要想装满,可能二三十网就可以了。,
这个网,可不是的渔船的网,一次铺设和拉起,需要很长的时间。
最初的时候,不熟悉的时候,差不多要1个半时辰,在最初定海军附近,可是一天能够工作的,最起码,也有的4.5时辰,因为的安全的关系,他们会花费2个时辰出海,两个时辰回归,加起来,8个半时辰,天蒙蒙亮出来,天色灰暗了之后,慢慢的回归,这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了。
实际上,之后的发展,比他们想的更快,在渔夫们熟悉了之后,一网的时间,从1个半时辰,缩短到了1个时辰,接下来是半个时辰,甚至按照渔夫的说法,只要继续下去,时间还能够继续的缩短,最短可能只要半个时辰少一点。
实际上,目前渔夫已经达到了这个速度,在快速拉起之中,鱼被拉倒了甲板之上,然后进入都船舱之中进行处理。
本身,以前海试的时候,他们在拉起来一网之后,就会帮助他们处理海鱼,现在,在长江口,这个天然的渔场之中,根本就不用这样,不用怎么的选择,就可以捞起一网网的鱼,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一天的劳作,就这么的开始了,他们差不多在清晨左右抵达的长江口,几乎没有休息,就开始捕捞了。
只要大致的确定下网的位置,然后就是重复的往复劳动了,一次次的下网,这些熟练的渔夫们,几乎可以保证1个时辰3网。
在长江口,鱼群比较多,可是超大型的,还有密集型的却不多,可是拖网可以选择长距离的拖网,而不是如同海洋之中捕捞那样,在确定了集中的位置之后,立刻的收紧。
这两种的方式,侧重点不同,最终的收获也不同,一网下来,最多,也就是3.8万斤鱼,远不如第一次捕捞的7万斤,可是最少也超过了8000斤,也就是说,平均1.8万斤,一个时辰的效率5.4万斤,这是远远超出之前捕捞的总量达。
最关键的是,作业的时间很长,从早晨的8点左右,到晚上的6点,一共5个时辰,平均每一条船都可以收获54万斤,这差不多就是270吨的。
这个数字,虽然不能说,让渔船上面充满了鱼,渔船的荷载,大概是300吨,当然是有余量的,差不多可以扩充到420吨,只不过,那是没有一丝其他的空间的前提下。
270吨,已经算是满载了,这样的收获非常不错。
本身,在曾大牛看来,或许要两三天才能够保证满载,谁知道,效率这么高,一天就满了,就算是在这里夜泊,到明天,也装不了多少,索性回航。
在他们来的时候,定海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但给他们配上了,熟悉海门和崇州的向导,在这里,也有人接应,从长江口到崇州,也不过是六七十里的航程,全速前进的话,一个多时辰,就可以抵达了。
崇州港,这个扼守长江口的港口,实际上,在北宋的整个体量之中,并不算是很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港口,原来可以停一些小海船,更多的是河船,港口的码头并不算是很大。
可是在定海军崛起之后,定海军对于所有的河港和海港,都有些投资,这个作为长江口的重要码头,同样是被看重的,在通过高层和银钱开道的,最终不但让这个港口,从可以停靠1200料以下船的小码头,变成了可以停靠万料左右大港口,同样,在旧港之外,还开辟了新港的。
这是定海军全面投资的,商用港直接可以停靠2万料以上,同样的,新开辟的鱼港也可以同时泊20艘以上2万料的大船,这些是用来迎接他们渔船回归的。
走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到崇州渔港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不过灯火通明的灯塔,给他们指引,让他们把船顺利的停靠到了渔港之中,而早有准备的人员,已经分列在了渔港的两侧,准备卸货了。
(https://www.66kxs.net/book/2574/2574484/433220962.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