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
这个火车的车厢,跟后世的火车车厢,已经很相似了,这个相似,当然不是类似动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相似的是绿皮车的那种。
整个车厢的结构是木质的,不是赵信不弄别的,如果付出一定的代价,铝合金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后世的主流车厢的材料。
铝合金虽然说,在这个时代,丁海军已经诞生了,可是只能够实验室和小批量生产,连军队都很少用,多是一些积累和研究的。
纯粹用钢铁构成的车身,安全性能,肯定是得到了保证了,可是重量上,就受不了了,一个庞大的车身,全部都是钢铁构成的,怕不是有几十,甚至是上百吨,这样的重量,会增加马的负担。
一些质地较好的木头,他们的材质上面,或许不如钢铁这样的金属材料,可是这个时代的火车,速度也不快,最多25到30公里的速度,就算是出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倒是减轻了很多的重量。
在历史上,汽车最初的时候,整个车身,几乎都是木质的,这也是当时的主流,赵信不过是复制了这个过程。
不过,整齐的车身,一部分使用的还是板材,只有一些关键性的结构,才是用钢铁编制而成的,又涂成了绿色,显得特别的厚重。
车身上面,不是密封的,虽然木头的密封性不是很强,却有些气闷,用宽大玻璃窗,让人可以坐在那里,轻松的看到窗外的景色,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举,车上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的动作。
4节车厢,一共会用到40匹马,他们被整齐的套在了前方,有专门的套具固定住它们,这些马基本上是受过训练的,基本上,是会听从马夫的指挥的,再加上特制的套具,足以保证安全。
皮鞭响起,在车头,一共是有10个马夫,控制着40匹马,他们配合起来,相对比较娴熟,很快的,马就从静止,开始移动了起来。
列车开始是静止的,马的力量,逐步的传导到了车轮之上,从静止到移动,差不多用去了一点点的时间,而一部分的官员开始怀疑,这么多人,这么沉重的车厢,这些马能够做到么?
不过,很显然,这种疑惑,是不存在的,因为马车动了,速度越来越快。
这些官员们,或许不懂得物理学的原理,可是基本的判断还是有的,火车不断的向前,而窗外的景色不断的向后,向后的速度,基本上,跟向前的差不多的,或许无法跟快马疾驰的速度相比,却也比一般的马车要快。
从静止到加速,一共用去了600息左右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马拉的火车,它几乎必然要受到,物理学原理的制约,在最初的时候,从静止到高速,必然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只有速度平稳了之后,这个力量消耗才小。
铁路的优势,就在于此,一方面,使用的是轮子,轮子比其他东西,在道路上面运转,要省力,这是基本的原理,而铁路跟铁轮之间,全部都是同样材质的,摩擦的也相当的光滑,这等于说把阻力降低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面说,这个马拉起同样的重量,使用的力量,要比在普通的路面上面,要小。
火车的速度,不停的增加,当差不多增加到了20公里左右的时速的时候,增加放缓了起来,而乘坐的火车,也相对平稳了起来,这是差不多高速了,未来可能增加到25到30的样子,这需要时间。
在车厢之中,坐着的都是官员,任何一个官员都有长时间赶路的经历,长途跋涉,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
没办法,无论是进京赶考,还是上任,北宋使用的官职,一县之中,县令是流官。
流官,也就意味着,不在家乡上任,甚至有些,还不携带家属。
少则几百里,多则上千里,长途跋涉已经是家常便饭,三年一迁的话,到四五十岁,或许已经迁了好多次。
这中间,越是升级快,越是高的官员,他们迁的次数越多,出远门已经是家常便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少部分还有十来次的经验。
叶清臣的。在成为三司使之前,他也历任过地方官员,走过的地方很多
牛车马车,甚至是骑马骑驴,他都经历过,但是这一次,有些奇怪,怎么说呢的,平稳了,太平稳了,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或许在少部分的时间,会有忽快忽慢的感觉,可是在加速之后,到了一个平稳之后,就没有了,一直都非常平稳的,平稳的有些让人吃惊。
如果说,不看窗外的景色,他甚至以为,这个并不在动。
这就是火车的好处平稳,因为速度的不是很高,不存在铁轨碰撞的声音,就连噪音都小一点。
早期的火车也都如此,最多也就是20-30公里每小时的的速度,就算是有风阻,又鞥狗高达哪里去,基本上,不损什么。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平稳的有些可怕,飞速后退的景色,又是在乡村,没有特别熟悉的地方,他们也判断不出来到哪里了。
只是默默计算,或者相熟的人员,相互之间,讨论几句,到哪里了?
赵信是心里有数的,叶清臣也是差不多,因为之前了解过火车的实验速度,差不多可以达到每个时辰百里以上,不过没有手表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到底时间过去多少。
手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赵信却犹豫,要不要推动,手表是时钟原理,在古代被称为天文,天文这玩意,在古代的意义不一样,司天监那是对皇帝负责的,会根据天像判断凶吉,贸然的介入肯定会出问题。
可是手表,只是在丁海军使用,甚至外流都受到限制,就跟赵信一样,在丁海军,随身会携带,可是出了丁海军,能够不携带,也就不携带。
不过,在没有手表计时的时代,会诞生一些拥有特别天赋的,比如说,他们有一些独到的,判断时间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全部准确,可是却也能够大概的估算。
快,半个时辰了!一个精通此道的官员,肯定的说道。
“半个时辰能够到哪里?”一个年轻的六部官员,略显轻佻的说道,看他的官服,应该是六品上,这个年纪到了这个地步,要么是科举高位,要么是背景深厚。
在众多宰辅都在的车厢之中,也敢于说话的,恐怕是后者居多。
“应该不远吧?”之前判断的官员,略微不确定的说道。
“老大人以为,现在要到哪里了?”赵信突然也有了兴趣,轻声的问道。
“这……”叶清臣略显犹豫,如果按照半个时辰来计算的话,按照之前列车的实验时候的速度的话,最少也就是50里左右,可是这有可能么?
实验时候,那是完全没有遮挡,而且是空车,坐了这么多人,能够一样么的?
赵信一看叶清臣的表情,就知道叶清臣心中的想法,重车跟轻车,那绝对是不一样的,可是也要看是什么重车和轻车。
火车在最后,投入使用的时候,进行了改变,车厢的重量减轻了不少,而且现在平均每一个车厢,不过是100多人,这个时代的北宋,还真的没有多少的胖子,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就是五六十公斤,100多人,就是五六吨,这个比起空车要重,却称不上重车,而且调整之后的火车,会更加的顺畅,速度明显是快了一点。
“估计快到陈留了?”赵信平静的说道。
叶清臣的表情,一脸的愕然,陈留并不算远,可是也不近啊,这么快就到了。
似乎是印证了赵信的说辞,车的速度在这个时间,开始降低了下来的。
不同于高速车的降低,是缓缓的,甚至需要拉刹车,这个车,只要马的速度开始下降,车速就明显的下降。
最开始,只有叶清臣和赵信注意到了,接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车速在下降。
一些官员很奇怪,甚至脱口的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马跑不动的话,叶清臣却是满心愕然,不是真的到了陈留镇了吧。
在汴梁跟应天府之间,一共就是300里的铁路线,设立了六个车站,出了汴梁,第一个就是陈留,这个地方距离京畿不算远,可也不近啊,就算是开封府的一些差役,想要到陈留镇送点信,也需要快马加鞭半个时辰才到。
单独一匹马的快马加鞭,跟坐在火车之中,这么平稳的闲聊喝茶,也是半个时辰,就到了,这能一样么,舒适度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
以往,官老爷出行,都是坐牛车,从汴梁到陈留,怕不是要走一天的时间。
列车的速度明显的降低了下来,叶清臣看向窗外,因为速度下降,窗外的风景开始逐步的清晰的,似乎还是农田,可是伴随着速度的逐步减慢,一些房屋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愣住了,因为眼前的景色让他非常熟悉,这不是陈留镇么的?
揉揉眼睛,似乎眼前的一切,就如同虚幻一样,可是这个作为三司管理比较多的镇,他最少来过十来次,对于这些房舍都非常清楚,甚至镇子最高的那个建筑物,陈留学庙,他还给提过字。
因为列车速度的降低,很多官员也把视线投入到了外侧,刚开始,没有什么关注,不就是破农田和村子么,这些在京畿,又不是什么难以见到的东西,甚至那些破屋子,也不算什么,不就是一堆物资在一起么?
可是看着看着,有些官员看着那些屋子很眼熟,毕竟车速越来越慢,可以比较清晰的看他们。
陈留距离的汴梁非常的近,这些京官之中,到过陈留的也不少,甚至一些,来过的次数还很多。
一个不小的热闹的镇子,在京畿这边,不算少见,可是陈留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学庙。
当学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官员,失声的叫出来:“这不是到陈留了吧!”
“陈留,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快吧!”
陈留,算是京畿的一个镇,因为靠近东京的关系,也相当的繁华,只不过,这里距离汴梁,超过了70里,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那个是学庙,它很高,也很独特,我可以确定,京畿别处没有这样的学庙!”一个熟悉陈留的官员,大声的说道。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确认,只要是到过陈留的,都知道这里,这是一个很大的标志性建筑。
可是就是因为确定,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这也太快了吧,70里,这才半个时辰,这个速度可是快马加鞭的速度,可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颠簸,就如同在家里面坐一会,然后就到了。
是错觉么,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这中间,叶清臣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口,正要下车,就被列车服务人员给挡住,询问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确实是陈留车站,是从东京出发向西的第一个车站,不过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250息,刚刚已经过去一半了。
停靠,这个叶清臣知道,主要的目的是换马,当然了,如果投入到运营之中,也会有一些别的,比如说,上下车一些乘客,这些都会利用这个时间,一般是250息左右,到了应天府,应该会更多,因为是终点站。
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但是叶清臣并不在意,反正列车还要走,有什么疑问,等到应天府到了在说。
在叶清臣坐到座位上,因为刚才跟列车员的对答,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他们都听到了,确定是陈留,之前唯一还剩下的一丝怀疑,彻底的烟消云散了,真的超乎了他们的想象,车厢里面顿时嗡声一片,每个人都忍不住讨论,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快。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不会真的,几个时辰,甚至更快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应天府了吧。
之前只是一个笑话,可是半个时辰赶了70里,那么2个多时辰,最多3个时辰,到应天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https://www.66kxs.net/book/2574/2574483/43239495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