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之风骨小说 > 第109章 决心请李时珍

第109章 决心请李时珍


  反正父亲回信就三个字“你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张静修也没能猜透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

  “爹为何斩钉截铁地说孩儿不行?”

  “李时珍曾来京,当过太医院御医,那时爹刚回翰林院供职,认得他。此人年轻时,因为医好富顺王儿子的命,而医名大显。可据爹所闻,他从太医院离职回乡后,便开馆行医,潜心著述,像他这样的高人,怎会受你这个黄毛小子驱使?”

  张静修笑了笑。

  心想,爹只是据闻,可孩儿是据实啊。爹对李时珍再清楚,还能有孩儿清楚吗?

  上一世,孩儿就住在蕲州东长街上呢。走在东长街的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药材批发店。

  只因东长街,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

  如今又叫作“博士街”,因为那一条只有五百多米长的老街,总共一百多户人家,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出了一百多位博士、教授,平均差不多一户人家出一位博士。

  惊煞世人!

  这可不是传说,而是事实。

  自李时珍之后,蕲州便有了“见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之说。

  在上一世,孩儿自小就是听着李时珍的故事长大的,无论是蕲州的老师还是家长,都将李时珍视为学习的楷模。

  所以,爹与孩儿论及李时珍……

  嘿嘿,不是瞧不起爹,好像是真的不够格。

  况且,当下的李时珍,还远远没有达到驰名天下的盛誉。

  ……

  “你笑什么?”张居正似乎发现了这家伙眼中的不屑。

  “爹,因为你说的孩儿都知道。”

  张静修依然保持着他那招牌似的笑容,道:“不过,孩儿得为爹纠正一点,李公医好富顺王儿子的命时并不年轻,近四十岁了。”

  “你又知道?”

  张居正快要惊掉下巴,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这个既亲近又感到陌生的儿子。

  想着刚才自己年轻时在香山上与高拱说的那句话,儿子知道已经是匪夷所思了。

  这会儿连李时珍都知道?而且还能纠正老子说的纰漏?

  太妖孽了吧?

  张静修笑道:“孩儿何止知道这些?还知道李公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在太医院供过职,因为早年生活贫困艰苦,不愿让儿子继续学医。李公十四岁高中秀才,可他像孩儿一样,本心并不热衷于科举考试,所以连续三次乡试均落第,于是决心弃儒学医,从此走上一条神奇又神圣的道路。”

  “你都知道他神奇又神圣,却想请他?不是痴人说梦吗?而且依据推算,李时珍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吧?”

  “没错,今年六十有一。”

  “那你呢?”

  张静修又是笑,知道父亲这是在讥笑自己:“孩儿虽然年幼,可与李公算得上有一些渊源,相信能成为他的朋友,因为孩儿知道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孩儿能够竭尽全力帮他达成愿望。”

  张居正轻“哼”一声,也不知道儿子脑子里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奇怪的想法,之前是什么番薯、马铃薯,现在又是大谈特谈李时珍,还不知以后会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但偏偏说得头头是道。

  虽然福建巡抚耿定向和左布政使劳堪尚未回信,可张居正总隐隐觉得世间上或许真有番薯、马铃薯这种东西。

  此刻谈及李时珍,儿子眼中更是满满的自信,而且句句属实,绝非信口开河胡乱捏造。

  可是,儿子才十来岁啊!与他的经验、阅历根本不相匹配。

  总不免让人怀疑。

  ……

  面的父亲的质疑,张静修不紧不慢地道:“父亲是不是觉得有点接受不了?孩儿见过太后娘娘几次,有时她的眼神与父亲一样,但她送给孩儿一个词,孩儿非常喜欢:宿慧。她说孩儿或许因为脑子磕碰进水了,从而阴差阳错开启了宿慧。”

  “宿慧?”张居正讶然。

  “对,这是太后娘娘送给孩儿的。”

  “你就胡诌吧你。”

  “孩儿哪敢胡诌?即便胡诌,也不敢拿出太后娘娘来啊!孩儿口中的李公以及他的相关经历,难道哪儿说得不对吗?虽然孩儿没有十足的把握请到他,但知道他此刻最需要什么。”

  “他需要什么,你就能满足?”

  “当然不能全部满足,但孩儿能满足他一部分,比如说经费、出资、建馆的问题。剩下一部分,只要爹不反对,孩儿也能找人帮他完成。”

  “那他需要什么?”

  张静修侃侃言道:“李公自决心弃儒学医后,便一门心思投入到医学当中,在行医和阅览医典过程中,他发现古代本草书籍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编纂出一部本草类的书籍,未入太医院之前,他就开始着手这件事儿,经过长达近三十年的努力,今年这部书的初稿终于完成,此刻他急切需要刊行、出版、传播。”

  “你这些消息都从哪儿得知的?”张居正仍然是质疑的眼神。

  “爹就别管消息从哪儿来,孩儿只敢保证绝无半分虚言。李公将半生的心学都投入到这部著作中,当然希望尽快出版传播开,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的确,历史上的李时珍写完《本草纲目》,为了早日出版与大家见面,到处寻找出版的机会,他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出版问题,出版后再献给朝廷。

  然而,由于当时的他名气不够,没有人愿意出资,也没有人为他写序推荐,没有几个识货的人等诸多原因,导致李时珍为此苦苦奔波了十几年,从蕲州跑到武昌,从武昌跑到南京……直至逝世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意。

  直到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93年,李时珍死后不久,万历皇帝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旨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才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然而,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便搁置一旁不管。

  后来,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李时珍逝世三年后,终于还是在私人刻书家的刊刻下才出版面世。

  出版一途,可谓坎坷重重。

  现在,张静修既然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本草纲目》的价值,那何不帮助李时珍一把,让这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滔天巨作提前面世?

  不就是钱的问题吗?

  本少爷不差钱儿,免费资助。

  不就是找人写序、刊行、出版、传播吗?

  本少爷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父亲不行,找皇帝,皇帝不行,找李太后……

  本少爷不信了,举全国之力,还出版不了一部著作?

  张静修唯一不敢确定的是,李时珍会不会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拒绝合作……

  这种人不是没有,大才子汤显祖不就是这样吗?


  (https://www.66kxs.net/book/2559/2559922/464111158.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