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舰队最新 > 第九十三章 一窝蜂和铜臼炮

第九十三章 一窝蜂和铜臼炮


  从常熟到崇明岛,不过六十公里。郑成功带着王新宇、郑聪、刘国轩、陈永华、黄廷、王余佑、黄昭等人,乘坐快船,顺流而下,不过两个时辰就到了崇明岛。

  郑成功一行人登上崇明岛,负责押送新式一窝蜂火箭的蔡云上前拱手作揖:“卑职叩见王爷!二十辆新式火厢车全部运到!”

  “走,带孤去看看!”郑成功大手一挥。

  走到停放新式一窝蜂的地方,只见二十辆覆盖着帆布的炮车一字摆开,停放在平地上。郑成功走上前,掀开一辆炮车的帆布,却见这辆被称之为火厢车的新式一窝蜂火箭,和之前明军用的火厢车,一窝蜂火箭有很大的不同。以前辽东明军对付后金,使用的一窝蜂火箭是用木筒里面装火箭,一个木筒可以发射三到三十二枚火箭;以前的火厢车,有三百支箭和一百二十八支箭的,其实就是在车上面安放一窝蜂火箭。

  这种新式火厢车,使用的不是原来的火厢车的车身,而是使用西式四磅炮的炮架,有两个很大的轮子,能用马匹牵引。炮架上面,有铜制的支柱支撑起三十二个铜制发射导轨。这是戴苍根据《武备志》里面的火箭溜的图纸,把原来单个的铜制导轨合并起来,组成了多管火箭炮,安放在炮架上,就成为新式火厢车。

  铜制发射导轨,就意味着这种一窝蜂可以重复使用,不像原来的木筒,一次发射完后,木筒也烧坏了,要换上新的。

  郑成功道:“把新式一窝蜂火箭拿过来看看。”

  蔡云令人呈上一枚新式一窝蜂火箭,放在郑成功面前。

  郑成功仔细打量这枚火箭,只见火箭的头部是用厚纸板糊成的,后面是一根很长的木杆,用来起平衡作用。

  王新宇也拿起这枚火箭观察了一番,估计这枚火箭弹头的直径有两寸多一点,弹头长度为两尺,后面的木杆有五尺长,结构很像后来的康格里夫火箭。一枚火箭重量大概十多斤,弹头后面有导火索。

  “这种火箭的威力如何?”王新宇问道。

  蔡云回道:“一枚火箭里面装有爆炸的火药三斤,还有钢珠铁蒺藜,和一发红夷炮的开花炮弹威力相当。但卑职见过这种火箭试射,爆炸率比红夷炮的开花弹爆炸率要高得多,而且射速快。虽然精度很差,但是多发齐射,可以弥补精度差的弱点。”

  “射程呢?”郑成功问道。

  “能射两百丈之远,比不上红夷炮的射程,连臼炮的射程都不如。不过可以密集发射,能杀伤成片的鞑子。”蔡云回道。

  王余佑笑道:“卑职在厦门的时候,就见过戴大人父子试射这种武器,若是结阵,对付鞑子骑兵,这是一种利器啊!只是有一点,这种火箭造价极高。”

  “造价如何?”郑成功问道。

  当年辽东明军之所以无法大量装备能够对付骑兵的一窝蜂火箭和威力巨大的火厢车,就是承受不了这些武器高昂的造价。火厢车和一窝蜂火箭发射的羽箭,一支箭的造价在一两多到二两银子之间,十多辆火厢车一次性发射,就是几千两银子撒出去!而功效也就是相当于弓箭手发射的乱箭。

  崇祯当时穷得龙袍都打补丁了,怎么可能大量装备这种奢侈的武器?而且一窝蜂的射程又不如后金的大炮,自从孔有德投降后金,后金有了大炮后,明军就不再装备火厢车这种奢侈又容易成为对方大炮攻击目标的武器。

  王余佑回道:“这种武器比当年辽东的火厢车还要贵!一枚装填普通火药的火箭造价大约三十里银子,若是装填王将军那种新式火药,一枚火箭造价要上百银子。”

  郑成功倒抽了一口冷气:“好家伙!一辆车一次就要打掉一千两银子!这二十辆火厢车一次齐射,就是两万多银子没了!”

  “而且这种火厢车装填速度很快,一轮齐射完后,可以马上再次装填进行第二轮齐射。三轮齐射后,才要考虑给发射架降温。”蔡云回道。

  郑成功笑道:“贵就贵点,威力大就好!三轮齐射出去,每一发都是开花弹,可以消灭多少鞑子!还好有羽儿开辟的马尼拉贸易线,要不然,孤还真承受不起这样的银子消费!等打败了鞑子,孤回去要好好赏赐戴苍父子!”

  接下来,王余佑又介绍了戴苍父子制造的子母炮,铜臼炮等新式武器。

  子母炮是戴苍和戴梓父子根据佛郎机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式火炮,重量比佛郎机轻,因为改进了气密性,精度和射程都超过佛郎机。这种炮原本是戴梓帮康熙制造的,在平三藩和对付噶尔丹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现在提前来到这个世上,变成了明军手中的利器。该炮有两种,一种是九十斤的铁炮,还有一种是四十斤的铜炮。

  铜臼炮,是戴梓根据王新宇的臼炮图纸,改进的新式臼炮。

  和原来的铁炮相比,铜炮在同样口径的情况下,炮管壁可以更薄,更不容易炸膛,所以重量也就更轻。一门可以发射三十二磅开花炮弹的铜臼炮,重量居然只有两百多斤!而发射八磅炮弹的铜臼炮,重量只有四十斤左右。

  看到这些铜臼炮,王新宇心中大喜:这样的重量,已经接近后世的迫击炮了!山地部队携带方便,威力大,是隔山打牛的利器!虽说射速比后来的迫击炮要慢得多,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武器了。

  至于真正的迫击炮,还要等大面积种植橡胶,给炮弹安装上闭气环,解决了炮弹和炮管的密闭性问题,才有可能诞生,那个还早的事情。

  见到了这些新式武器之后,郑成功十分高兴,但很快他又恢复了理智,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介祺(王余佑字)啊,你说的我军可以利用兵器的优势,主动出击,在丘陵地带寻找鳌拜老贼的主力决战。可是鳌拜若是不进攻我们的山头,而是采取包围的手段,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我们的将士被困山头,最后不是要败?”

  王余佑道:“回王爷,我们是利用山头布置铜臼炮,散兵出击,四处袭扰鞑子。但是真正决战的战场,却是在丘陵和丘陵之间的平地上!鳌拜一开始吃了我们铜臼炮的亏,他肯定不会去损失大量人手去攻打山头,会选择切断我们的辎重运输线,包围我军。既然他要选择包围我军,那我军就在山坳中的平地上,同鳌拜决战!”

  “这都需要去实地勘察地形,才能做出兵力部署。”郑成功道。

  王余佑点了点头:“卑职就准备去勘察地形,安排决战地点。到时候鳌拜想要包围我们,我们可以先避其锋芒,利用机动兵力来分散敌军,最后是反包围他们的其中一支凸出部,集中兵力,歼灭一支!至于我们的后勤运输线,必须保证安全。所以这个决战地点不能距离杭州太远,但也不能太近。”

  郑成功点了点头:“本王明白,距离杭州太近了,鞑子直接就从杭州北面的平地绕过来,直接攻城了。距离杭州太远,我们的兵力不足,不能保证运输线的安全。”

  王新宇问道:“王先生,我们选择在杭州城西同鞑子决战,但我们的主力都还在常熟,从常熟到杭州,就算是走运河运兵,最快也得两天两夜的时间。而我们到了杭州之后,就无法再依靠水路,只能走陆路行军,能日行五十里算很快了!按照这样计算,我军布置到杭州西面至少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而鳌拜已经到了泾县,若是鞑子加快行军速度,十多天后,就已经抵达杭州西面,那时候我们还没布置好,怎么对抗?”

  王余佑笑道:“王将军,卑职研究过你打的几场战役,都是用拖的办法,延缓鞑子行军速度。这一次,我们还是可以用拖的办法!用小股部队袭扰敌人,让鞑子沿途不得安宁,给我军争取到时间!”

  “若是鳌拜不理会我们,同样派遣小股部队,牵制我们的骚扰小队,他们的主力抢在我们前面攻下杭州呢?”王新宇又问。

  王余佑道:“鳌拜不敢这样冒险!他们的后方不稳,就贸然进攻杭州,反而会让他们的十多万大军陷入杭州孤城内,陷入我军的包围圈!王将军你自己看地图,西面有我们的骚扰部队,西北是湖州,东面是钱塘江,北面是我们占领的嘉兴等地。到时候只要我们切断了鞑子的后勤补给线,杭州城内我们坚壁清野,他们就会断粮而遭到惨败。鳌拜这次来,就是为了稳中取胜,不会贸然冒险。”

  “王先生果然高明!”王新宇笑道,“本将也有一个想法:等我们打赢了这一仗,要派遣一支队伍进入江西,在山区地带建立我们的根据地,在鞑子的心脏中插入一枚钉子,让两湖、安徽、江苏、福建和浙江的鞑子不得安宁!”

  宁杭之间,丘陵河流密布,正是因为丘陵多,所以经济发达区是在宁沪之间和沪杭之间,后世的铁路线优先选择沪宁和沪杭,绕了一个大弯。直到后来科技发展,才有修建了宁杭高铁。宁杭西面的皖南,也都是大部分都是山区丘陵地形,有大量的丛林,小溪,丘陵和小河流,不利于骑兵机动。只有杭州北面一点地方,从杭州到湖州是平原,但湖州到杭州的水网地区有郑家军水师的大炮防御,郑成功不担心清军走湖州。

  至于清军会不会因为前往杭州的道路被阻拦而改道进攻常熟?对这个郑成功也不担心,天地会完善的情报系统,可以随时获知清军的动向。

  明朝末年,明军和清军不管在关外交战,还是清军几次入关之战,明军都吃到了情报方面的大亏,那时候原因有二:第一是皇太极不断向关内派遣,收买大量细作,使得后金对大明了如指掌,而明军对后金却毫不了解;第二是交战之前,后金善于骑马的斥候数量远多于明军的夜不收,双方探子的剿杀,明军吃了亏。同时后金军还杀死或俘获所有靠近他们军队的汉人,断绝明军的情报来源。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不一样了,清廷占领了大部分江山,汉人被剃发易服,清军不可能把大军行军途中遇见的人都杀完;第二是江南多山多丛林,有利于明军探子隐蔽,此时的情报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

  明军后勤线的保障十分重要,张煌言的浙军就担负起保障明军后勤补给线的作用。

  郑家军从扬州得胜渡江,回到常熟之后,张煌言的浙军就离开常熟抵达杭州。明军抵达杭州之后,就沿着新安江往上游开辟航道。进入山区之中,浙军登陆,连续攻克了桐庐、青溪、建德、严州等城。

  浙江绿营的主力都在杭州城被歼灭了,在这些县城里面,几乎没有绿营清军,只有一些县衙和民壮。因为朱国治的江南三大案造成的恶劣影响,江南士族从心底仇恨清廷。明军到来之后,当地的知县因为遭到当地士绅阻扰,连民壮都无法召集全,再加上事先混入城内的天地会当内应,浙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克四城。

  王余佑的作战计划制定好之后,王新宇就派出琼州军第二山地镇,乘船赶完杭州,准备同浙军联手,牵制清军主力。虽然第二山地镇是后来组建的一支新的山地军(老的山地军已经西征,在四川)可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擅长山区作战。有浙军的配合,琼州军第二山地镇可以牵住清军的鼻子。

  至此,明军建立了杭州沿江往上游航行,抵达桐庐之后,再沿着溪边的山路,往皖南通行的一条运输补给线。这是一条最安全的后勤补给线,不容易被清军切断。

  皖南旌德县境内,山峦重叠,一条蜿蜒的官道从苦石岭到仙灵山之间的山坳中通过。

  茂密的山林中,钻出几条身上披着绿色军服的人影,手里拿着单筒望远镜,观察山坳中的山路。过了片刻,清军斥候骑兵从官道上通过。


  (https://www.66kxs.net/book/2421/2421808/264796897.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