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三国之群雄召唤在线 > 第183章 宋黑三敢笑黄巢不丈夫?

第183章 宋黑三敢笑黄巢不丈夫?


  事实上,系统给出的属性也不是太变态,只能算是稍微厉害的力士罢了。

  “黄巢与麾下五虎将植入身份为太行山农民义军。”系统笑道。

  “演义中说,黄巢带着不及第的举子等人一起反上金顶太行山。五虎将就是那个时候收拢的手下!”系统解释道。

  “话说这个太行山前面好似已经提到过了吧?”鲍鸿想了想,开口问道,“是不是上次已经有人乱入在那里了?”

  “梁山的董平和徐宁!”系统嘿嘿笑道,“说起来,宋黑三那个渣渣曾经做了首反诗,颇有看不起黄巢的意思。正好看看是黄巢这个老大厉害,还是他宋黑三厉害!”

  “宋江又不太行山!”鲍鸿笑道,“话说回来,宋江反诗又是什么典故?宋江虽然因为《水浒传》比较出名,但是总的来说不能和黄巢比吧?”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宋江喝醉后,心情激荡下作了一首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他是“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不是个大丈夫,他才是大丈夫。什么叫丈夫?什么叫做不丈夫,他认为他忠义,他在梁山干的事业才是大丈夫,黄巢那个不叫丈夫,他实际上是这个思想。

  不过,不说别的,光说以诗词诵胸中之志这一条,宋江(施耐庵代笔……)所谓的反诗就远不是黄巢的对手。

  黄巢被记载下来的诗词有三首,每一篇可谓都是精品。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前两首借题菊花寄寓抒写自己傲世独立、冲天凌云之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都凝集着一股英雄之气,惊人心魄,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最后一首《自题像》则是另一种风格,呈现给人的是“铁衣著尽著僧衣”、“独倚栏干看落晖”的一代儒将风采,令人钦慕。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

  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诗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是许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当年黄巢这首诗的影响。诗味上比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淡,而杀气更浓。古人说“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文与人风格迥异的情况,不过诗如其人倒是基本不会落空。可能因为好诗往往是思绪一瞬间的自然迸发,来不及作假。

  可以说,两首咏菊反诗之恢弘气势,磅礴汹涌,无可抵御,大气磅礴之势,岂是小小的敢笑黄巢不丈夫能够比拟的?你没有足够的本事,来笑黄巢不丈夫,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不说诗词,再说生平能为。无论是演义还是历史,黄巢同样能吊着宋江虐。

  黄巢杀入洛阳,建立大齐政权,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导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数十年。虽然最后没有能够结束乱世,开创太平盛世。但是单单这一点,一个乱世枭雄的名头绝对是逃不了的。

  而宋江历史版零星的记载,只能做出大致的推断。

  《宋史·徽宗纪》上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起义对政权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否则断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点零星的记载。

  从背景上来说,有唐末有王仙芝在前,而宋朝也有方腊顶缸,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差距不言而喻。

  至于演义版,那就更不用多说了,作为残唐武力排得上号的家伙,文韬、筹谋也是有水平的。唯一的问题也就是没看清朱温那个二五仔而已。

  但是即便是如此,朱温、李克用等联军也完全奈何不了他。要不是有十三太保勇南公李存孝这个bug级猛将,唐朝势力想要反扑黄巢都危险的。

  而水浒之中,最靠谱的就是灭辽,其实也就是坑。对抗军官,也就是高俅、童贯之类的带兵,西军之类的变态军中都没上线。

  虽然说拉帮结伙,政治斗争,黑三很厉害,但是反过来说,黄巢虽然被朱温背叛,在这方面却也不是渣渣。

  当初王仙芝等攻陷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镇压的官军。黄巢生性喜欢动乱,就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草军声势日益浩大。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及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攻郓州,袭沂州。

  义军出入蕲州、黄州,蕲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抗,答应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双方相约罢兵。王仙芝与黄巢等就与渥一同赴宴。不久,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

  黄巢恨朝廷没有赏赐自己,就斥责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这时群情激愤,责骂不已,怒不可遏的黄巢出拳击打王仙芝。因遭到黄巢的责骂,义军强烈反对,王仙芝才勉强拒绝降唐。并劫掠州中兵丁,裴渥、使者都逃跑了。冲突之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尚君长入陈、蔡;黄巢向北进发,北掠齐、鲁,与王仙芝分道扬镳。这严重削弱了义军实力。

  当时票帅柳彦璋又攻打江州,抓住了刺史陶祥。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正好招讨副使张自勉领兵赶到,斩杀了二千名草贼。

  王仙芝于是率原班人马南下,度过汉水,攻打荆南。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入城坚守,贼兵纵火焚烧城墙,杨知温坚守不出,朝廷下诏让高骈代替他。骈用一万五千名蜀兵自己带粮,希望三十日可以赶到,但城池已经失守了,杨知温逃走了,草贼不能守城。于是下诏让左武卫将军刘秉仁做江州刺史,勒兵乘船进入贼兵的营栅,贼兵十分惊骇,争相投降,柳彦璋被斩杀。

  黄巢率本部人马在蕲、黄一带迂回作战,攻打和州,却没有攻克。由于作战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连下匡城、濮州。仙芝包围了洪州,并攻了下来,就让徐唐莒来驻守。又攻占了朗州、岳州,并包围了潭州,但被湖南观察使崔瑾击退了。就转战浙西,骚扰宣州、润州,没有能成功,就率本部人马留在江西,让别部回河南。

  大宋起用宋威、曾元裕,做招讨使,让杨复光监军。复光派人招降草贼。王仙芝派遣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来谈判,向宋威要求做节度使。宋威假装答应他。上书说“与君长战,禽之”。最后斩君长等于狗脊岭。仙芝大怒,攻打洪州。宋威亲自率兵去救,在黄梅打败了王仙芝,斩首五万多人,还擒杀了王仙芝,传首京师。

  王仙芝死后,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众将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

  黄巢走的路线并不是宋江那种借鸡生蛋的模式。但是作为志同道合的义军首领,在王仙芝死后能够获得大量王仙芝残部的投靠,无疑证明了他在争权夺利这方面的能力。

  “然后是两个汉将,就让他们出现在司隶、豫州这边的战场上吧,直接到黄埔嵩他们那边。”系统笑道。

  “汉末三大名将也不是省油的灯,樊哙他们两个毕竟不是韩信,卫霍,想要过去就独掌大权却是不可能的。”鲍鸿笑道。

  “也就卫霍实力和名声足以让他们直接让位!”系统笑道,“韩信毕竟是造反派,而且对面的英布等都是他们一道的,就算是韩信愿意出手,他们也不一定会相信!”


  (https://www.66kxs.net/book/2384/2384340/317870819.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