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日月当空照中华小说 > 第六二九章 心忧京西

第六二九章 心忧京西


  林丹汗不战而逃,归化城落入后金之手,十数万建虏大军兵临大同边外的消息,本来就已经让京师文官武臣们一片喧嚣,议论纷纷了。

  结果,这个消息还没有消化完毕,短短数日之后,大同巡抚、总兵就又报送来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军情急报:

  “奴酋黄台吉亲率建虏和漠南蒙古联军数万骑,竟然毫无预兆地破边而入了!”

  十月二十六日傍晚,建虏大军从杀胡口入关的消息传到了京师,京师朝野上下随即一片大哗,朝廷重臣深夜入宫,市井之间流言纷起。

  到了第二日,居庸关方向也传来消息,大批大同镇和宣府镇的士绅百姓蜂拥而来,在关下请求通关避难。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师,京师百官、勋贵,商民百姓惊骇万状,京师城外通州一带,甚至有不少商户开始收拾家财行囊,在运河码头雇船南下逃难去了。

  定国公府这样的勋贵世家,嘉定伯府这样的皇亲国戚,纷纷寻个由头派了有品秩的命妇入宫,借着向皇后和嫔妃们问安的机会,来打听皇家的动向和京师的安危。

  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张氏,以及丽妃、静妃、兰妃也都借着各种机会安抚和宽慰崇祯皇帝的心情。

  这一切,都让如今这位本来胸有成竹,认为一切尽在掌控的崇祯皇帝感到十分郁闷。

  尤其是杀胡口的消息传来之后,京师文武百官的各种惊慌失措,更让他感到非常的不爽。

  因为眼前的大局还远远没有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就是与历史上黄台吉率军从遵化破边而入京畿之地的情况相比,眼下的局面,也是好上了很多。

  至少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建虏直抵京师德胜门外,包围了京师。

  再说,就在十数日之前,崇祯皇帝从热河堡孙承宗和大同镇范复粹那里,确知黄台吉已经率领建虏八旗中四个旗的主力西征林丹汗以后,当即派出了李凤祥、韩赞周、张国元三个内臣,携带密旨赶赴辽东、登莱与东江,令三地督、抚、镇臣在旨到之日即刻出兵。

  而且为了避免失期误事,皇帝还在给辽东、登莱和东江镇的旨意中明确加上一句话:

  “限期十一月望日之前誓师出兵,传旨内臣逾期而未至者,斩内臣!旨到三地而将帅逾期未能出兵者,咎在督抚则杀督抚,咎在镇臣则杀镇臣!勿谓言之不预也!”

  崇祯皇帝相信,只要东江镇、登莱镇、辽东镇能够如期出兵北上,向建虏后金国发起进攻,那么这一次黄台吉率军西征,就一定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然了,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同、宣府乃至是蓟镇的边军,一定要顶住建虏的进攻,坚持到后金国被兵消息传来,黄台吉率军撤离的那一天。

  一旦大同、宣府顶不住,那么接下来的后果可就危险了!

  因为一旦建虏如同历史上一样打进了大明朝的腹地,甚至如同历史上一样大军直抵京师,那么即便是毛文龙、李信和鹿善继在辽东、辽南和辽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从穿越以来,就处心积虑准备的这一战,很可能也是得不偿失甚至是大败亏输的一个局面。

  但是,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即便将来的局面真的是发展到了这一步,自己的所有安排全部大败亏输,其最惨的下场,也不过是与历史上崇祯二年底的情况一样而已。

  有了历史同一个时期的前辙之鉴作对比、作参考,崇祯皇帝在相继接到来自大同、宣府的几封紧急军报的时候,心里虽然对大同巡抚范复粹和总兵官祖大寿的一再应对失措非常不满,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沉得住气的。

  因为他知道历史上最坏的局面是什么,也知道如今的情况远不是最坏的局面。

  所以除了紧急召见了几位朝中重臣,向他们通报了来自大同的紧急奏报,让锦衣卫派人分赴太原、大同和居庸关传达了自己的几道口谕之外,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异于平时的特别表现。

  反倒是宫内宫外、京师朝野突然陷入了一边慌张慌乱的氛围之中。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崇祯皇帝像往常一样卯时起床,洗漱完毕,带着身边的一种侍从武官和侍卫亲军三卫指挥使等人,沿着紫禁城的城墙慢跑健身。

  然后,按照一直以来的安排,到储秀宫兰妃和宜嫔处,陪着她们吃早饭。

  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崇祯皇帝简单用过早饭,即带着一种侍从文武臣僚,来到了武英殿。

  崇祯皇帝在武英殿里召见了军机大臣张惟贤、直隶总督南居益,以及兵部当值右侍郎孙元化、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等人,围绕着武英殿右偏殿舆图阁中地形沙盘,讲了讲眼前的形势,然后指着居庸关的位置说道:

  “此处位置最是紧要!杀胡口已破,建虏大军突入,大同与宣府两镇之内已然无险可守,虽说不能弃之,但也不足凭借!

  “然而大同往南、宣府往东,仍是关山险要,南有宁武,雁门,东有居庸雄关!建虏若想故技重施,破此三关而直入腹地,也是痴心妄想!

  “如今军机大臣李邦华督秦晋雄师坐镇太原,朕意令其率晋军入驻雁门,令延绥巡抚孙传庭率延绥军入驻宁武,如此以来,此二关稳如泰山,山西腹地,朕可安枕无忧矣!”

  说完了这些话,崇祯皇帝也不给其他人发表看法的机会,而是略一停顿,就接着说道:“最可虑者,乃是此处京西门户!”

  一边说着这个话,崇祯皇帝一边拿着一根长约四尺的长杆,重重地在居庸关的位置上点了几下。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躬身说道:“陛下!臣虽老朽,愿为陛下分忧!请陛下恩准老臣离京,亲带京营前往居庸关坐镇!关在臣在!必不使陛下心忧京西!”

  崇祯皇帝即位以来,在内阁之外设立了专管军军情急务的军机处,一年多来,军机处的职能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认可,虽然分了内阁的权力,在中枢之中加入了勋贵的成分,但毕竟仍是以文臣管军为主,而且处置军务的效率也是大为提升。

  先是稳住了辽东防线,其后瓦解了西北贼情,最近更是平定了奢安之乱,军机大臣和军机处的声望一直都在持续走高。

  而军机处设立之后的三位军机大臣,如今有两位在外坐镇统兵,英国公张惟贤虽然再作了领班军机,但外人看来,其在皇帝面前不过是拱手唱诺而已,没有什么作为。

  朝野之间这样的风言风语所在多有,屡禁不绝,张惟贤当然不会不知。

  如今崇祯皇帝指着居庸关的位置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作为军机大臣的张惟贤,于情于理都要站出来扛起这个责任。

  一来,他是军机大臣,他不去谁去。

  二来,他又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兼京营总督,而居庸关一线如今早已从蓟镇分出,正是京营的防区。

  再者说,自己又奉旨坐镇涿州负责督促近卫军第二镇的编选教训,如今只等最后一批装备到位,就算是齐装满员,编练完成了。

  皇帝既然让自己负责编练,不正是想让自己将来方便指挥吗?

  孙承宗、李邦华两人都奉旨外出坐镇地方了,自己又怎么能一直无动于衷安坐京师就这么一天天随堂画诺尸位素餐呢?

  特别是崇祯皇帝一再世袭的侯爵伯爵之位封赏领兵作战有功的文臣武将,让以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为首的南北两京老勋贵们心生恐慌,再不立下新的军功,自家传承两百年的勋贵地位,将来必然就要被皇帝新封的勋贵家族所取代。

  自己已经是国公了,往上当然是封无可封,但是自己的子弟众多,且因军功封爵者子孙无军功不得袭爵,就算是要维持英国公爵位的传承,自己也得趁着在皇帝跟前得用的时候多划拉一些军功才好啊!

  这段时间以来,英国公张惟贤一直都在思前想后,琢磨着如何解决这个困境。

  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https://www.66kxs.net/book/2334/2334298/37936688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