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大结局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北周立国

第五百一十六章 北周立国


  脱胎于东魏的北齐,与西魏同时兴起,但两国后来的发展际遇迥异,最大的不同就是高欢早逝,而宇文泰长期掌权。

  高欢去世时也不算太年轻,但宇文泰更有优势,他比高欢小十岁,正当壮年,身体也一向康健,得以在关中大施拳脚。

  王朝的奠基人和继承人的影响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高欢的后辈就算再英明神武,也绝对比不上宇文泰,同样的,假设宇文泰先于高欢死去,宇文家的子孙再有领袖气质,终究也不是高欢的对手。

  这种事非人力能干涉,一切结果早在高欢去世时就已注定了,只是高洋的暴虐加速了这一进程。

  高欢死后,短期内,东魏勉强守成,而西魏在宇文泰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国家基础越来越坚实,此消彼长间,高下立判。

  当然这些论述都是以“马后炮”的姿态展开的,在确知结果之后,才能对产生结果之前的形势进行貌似明智的分析,当时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的未来会如何演变。

  宇文泰也不例外,他只是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根本不知道几年后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更料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到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抛开结果不论,宇文泰能驾驭那么多盖世豪杰,并在关中那么多年都岿然不动,已是莫大的成就,在同时期无人与之匹敌,放眼整个两晋南北朝,对手也屈指可数。

  个人魅力固然重要,儒教也在西魏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佛教广播的大背景下,宇文泰仍能倾心儒学,对国家稳固起到很大的帮助。

  有关儒学适合治国的道理,早在之前的章节中便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因为西魏在名义上仍是元氏政权,所以元家和宇文家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宇文家越是强势,元家的怨恨就越深刻,551年3月6日,45岁的元宝炬逝世,13岁的太子元钦继位,小皇帝远比其父张扬,一旦熟悉了自己的处境,立即准备脱离宇文泰的控制。

  元宝炬经历了北魏分裂,又经历了元修惨死,早就被时局磨平了棱角,因此在位近二十年都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当一个傀儡,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而这也是他得以活到自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元钦不信自己的命运,坚持认为应该起来反抗强权,所以注定命途多舛。

  554年初,元钦已长到16岁,与左右亲信和元室宗亲们密谋诛杀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和广平王元赞流泪劝阻,元钦都拒不接受。

  宇文泰的儿子们到目前的出镜率并不高,多数没什么政治经验,年纪也不大,侄子章武公宇文导和中山公宇文护倒是可以独当一面,但都远离京师,出去主持军事重镇,元钦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胜算,但他不知道宇文泰的的几个女婿也并不好对付。

  总司令官、清河公李基是李远的儿子,义城公李晖是李弼的儿子,常山公于翼是于谨的儿子,分别控制皇家禁卫部队,这三人都是将门虎子,同时也是宇文泰的女婿,无不对宇文泰忠肝义胆,元钦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若指掌。

  宇文泰终于做出决定,把元钦囚禁在雍州政府官舍,让元钦的叔叔、齐王元廊当皇帝,元廊本年不过18岁。

  元钦做出这种事,到底不为宇文泰所容,于本年5月25日被毒杀。

  废掉元钦不久,宇文泰开始在国内着手重要变革,首先让皇族一律恢复拓跋原姓,孝文改革时改成汉姓的99家鲜卑人,也都恢复原来的复姓。

  北魏立国之初,统辖的部落36个,亲属99家,正是这99家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时过境迁,其中很多被消灭或是后裔死绝,儒学大师宇文泰到底是个崇尚传统的人,特地从本朝选了功劳最大的将领36人,和功劳次大的99人,不管他们是不是鲜卑人,都让他们分别改姓,所率士卒也一律改成各自将领的姓,于是——

  李弼成了徒河弼、赵肃成了乙弗肃、刘亮成了侯莫陈亮、杨忠成了普六茹忠、王雄成了可频雄、李虎成了大野虎、辛威成了普毛威、田宏成了纥干宏、耿豪成了和稽豪、王勇成了库汗勇、杨绍成了叱利绍、侯植成了侯伏侯植、窦炽成了纥豆陵炽、李穆成了某拔穆、陆通成了步六孤通、杨纂成了莫胡卢纂、寇隽成了若口引隽、段永成了尔绵永、韩褒成了侯吕陵褒、裴文举成了贺兰文举、陈忻成了尉迟忻、樊深成了万纽于深。

  改姓只是一种形式,而且是暂时性的,他们私下仍以本姓自居,本文接下来的叙述也仍以其汉姓为准。

  除了改鲜卑姓,宇文泰还依照古代的政治制度,取消王爵,把皇族亲王全都降为公爵。

  556年正月1日,宇文泰又有大手笔,西魏开始重新制定官制,并依照新制改组政府,完全仿效周朝的礼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官:宇文泰当太师兼国务总理、柱国将军李弼当太傅兼内政部长、赵贵当太保兼教育部长、独孤信当国防部长、于谨当司法部长、侯莫陈崇当农工部长。

  按《周礼》的描述,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在国内除了天子之外最有权势的六个人。几十年后诞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借鉴了这项六官制度。

  在宇文泰复古式的官制中,起源于汉朝的刺史制度就不复存在,“督导官”的翻译也不再作准,以后只存在“州长”。

  至于宇文泰为什么要跳过中间那么多年,而从周朝寻找灵感,与其儒家的为政风格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源于周礼,而且孔子本身就生活在周朝末期,也对本朝十分推崇。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时隔几千年仍旧对世人有所帮助,儒家学说在21世纪仍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宇文泰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经历了三百年佛道横行的乱世之后,儒家终究还是会重新占领高地,并继续影响中国古代数十个王朝。

  并非说佛教和道教不如儒教,任何正经宗教都是平等的,但总是各有所长,会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爆发出其他宗教不能匹敌的影响力,单就维持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来看,儒教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这样的。

  改革官制不久,宇文泰也许是太累了,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不得不挑选继承人。

  宇文泰的众多儿子里面,宇文毓的年龄最大,本年已有23岁,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为妻,但他是庶出,宇文觉才是宇文泰元配冯翊公主(元修的妹妹)生的嫡子,宇文泰既是传统的人,内心更希望立嫡子为继承人,事先向高官征求意见:“我打算立嫡子,可是恐怕国防部长心里不安,怎么办才好?”

  大家开始小声议论,不一会儿,左副行政长官李远说:“决定继承人,本来就是选嫡子,与年龄长幼没有关系,略阳公当世子,有什么不妥,如果认为独孤信是障碍,请准我先斩独孤信。”说着拔刀就跳了起来。

  宇文泰也跟着跳了起来,慌忙劝止:“何至于此。”

  独孤信也在场,着实吓得不轻,赶忙解释自己绝不会是障碍,李远才收回大刀,于是大事就此确立。

  散会之后,李远向独孤信道歉,说:“面对大事,不得不那样。”

  独孤信惊魂甫定,说:“今天也完全依靠你,才决定大计。”

  本年下半年,宇文泰去北方巡视,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返回途中,走到牵屯山,用政府驿马车召见中山公宇文护交待后事。

  宇文护走到泾州与宇文泰见面,宇文泰已然卧床不起,艰难地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而外面贼寇的势力仍然强大,天下大事交到你手上,应该努力向前,完成我的志愿。”

  10月4日,宇文泰在云阳病逝,享年50岁,宇文护护送灵柩返回长安,发布死讯,举行哀悼大典。

  第二天,15岁的世子宇文觉继承父亲的官爵,当柱国、太师、国务总理,出京前往同州坐镇。

  在名将辈出的西魏,宇文护固然也颇有才华,深得宇文泰信任,但名望地位一向处于二线,即便是宇文泰亲口托孤,各公爵暗中都不服从管理,宇文护无奈之下,向于谨请求对策。

  于谨说:“我很早就受到先公非常的知遇,恩情深过骨肉,今天的心情,我要用性命去争,但如果当众决定人选,你千万不可谦让。”

  次日一早,高官举行会议,于谨当众严肃地说:“从前皇家倾危,没有安定公(宇文泰),就不会有今天,现在他刚刚逝世,世子年纪还小,中山公是他亲兄长的儿子,而且受到托孤重任,军国大事理应由他继续领导。”

  宇文护说:“这是我们的家事,我虽然拙笨愚昧,但怎么敢推辞。”

  于谨说:“你如果统御军国大事,我们都有依靠了。”说完深深向其叩头。

  其他高官在他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跟着叩头,宇文护就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开始主持大局。

  于谨年过五十,早在北魏时代就极具声望,后来和宇文泰一同创业,在西魏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真是掷地有声的角色。

  12月17日,拓跋廊封安定公世子宇文觉为周公,划分岐阳郡作为其采邑。

  宇文护因为宇文觉的年纪小太,而自己实力有限,虽勉强站在前台,但终究充满变数,打算让宇文觉早登宝座,用以安定大局,所以在除夕这天,让拓跋廊下诏禅位,由教育部长赵贵向宇文觉呈递皇帝符节和禅让诏书,济北公拓跋迪则呈递玉玺,拓跋廊当天出宫,居住在国防部官舍。

  至此171年的拓跋帝国彻底灭亡,北周建立。

  557年正月1日,宇文觉正式坐上宝座,因仿效周朝,所以并不称皇帝,而是天王。

  这一点与前秦倒是很像,苻坚终其一生也只是称天王。

  大权臣宇文护上线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2311/2311808/407228522.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