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永历四年免费阅读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胜券在握(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胜券在握(中)


  永历九年四月十九,已经被陈文从“两江总督”欺负成了“单江总督”的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在接到瓜州失守,江防为福建明军攻破的消息后,立刻发密报于清廷。接下来,镇江失守,驻防八旗尽没,加急军情以着最快的速度传到北京城,“居久之,而闻京口之乱,京师大震。东南之客,皆惶怖思归,至有泣下者。”

  紫禁城乾清宫,顺治对那一份份加急求援的奏报,久久无语。细看去,双手竟在微微颤抖,双眼中更是写满了惊慌失措。

  伺候久了,大殿里的小太监们对于这位蛮夷天子的性子很是了解,一个个的无不屏住了呼吸,让自己看的不是很起眼。相较之下,顺治最宠信的大太监吴良辅虽说还不至如此,但却也不敢出言相劝,连忙向大殿门口的一个小太监使了眼色,那个小太监则如蒙大赦一般的窜了出去。

  未及,一个四十出头,辫发盘头,穿着常服的妇人在一众太监宫女的服侍下,脚下生风的踏进了大殿。

  随行的太监宫女们没有进门,只有一个同样四十出头的姑姑紧随其后,在场的奴才们都知道,这位姑姑从小就侍奉在侧,乃是最得宠信的,自然与众不同。

  眼见着妇人在那姑姑伺候下踏进了大殿,吴良辅顿时便长舒了口气,就连那些在乾清宫里伺候的小太监们绷直了的精神也得到了少许舒缓。唯有顺治依旧盯着那几份奏报在冒着冷汗,身体的抖动幅度也越来越大。

  盘发的妇人走了进来,大步走到了御案前,未经请示就直接抄起了奏报,皱着眉头细细看过,随即便将奏折重重的扔在了御案之上。

  “就因为这些?!”

  闻言,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天子抬起头来,看向那妇人的目光中也隐隐含着些许朦胧未发。

  “皇额娘。”

  来人正是孝庄,不过这时候却没人会这么称呼她,皇太后是称谓,而她的名字则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后世清宫戏里的那位玛丽苏、傻白甜的大玉儿。不过这位孝庄皇太后与他儿子之间的关系并非有多么融洽,所以后世才会极力宣传她与康熙之间的祖孙情。

  顺治与孝庄的视线在奏折上方交汇,很快顺治很快就低下了头,说出的话语却绝对称得上是平地惊雷。

  “皇额娘,咱们还是回关外吧。”

  岂料,听到这话,孝庄登时就将手上的佛珠拍在御案上,厉声喝道:“这大好江山是太祖、太宗百战所得,你竟然卑怯到了想要放弃,你有什么资格替太祖、太宗做决定!”

  喝骂入耳,顺治登时便是一愣。下一秒,似乎是回想起了什么不该被触碰的东西,只见顺治腾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刚刚的怯懦登时就被怒火烧尽,一把推倒了站在旁边碍事的吴良辅,快步走到墙边,将那把久悬于此的宝剑摘了下来。随即便快步返回到御案前,一剑砍在温热尚未消散的龙椅之上。

  “朕是太祖的孙子,太宗的儿子,大清的皇帝。朕要御驾亲征,诛灭海寇,继而剿灭陈文那股浙匪。这天下是朕的,谁也别想夺走!”

  从刚刚的那般丧胆,再到此刻的暴怒,孝庄很清楚,她儿子的“多尔衮后遗症”又发病了。可是御驾亲征,这等事不是那等久经战阵的天子,十有**,不光赢不了,反倒是更容易坏了大事——外行指挥内行,能赢就新鲜了。

  温言劝慰,毫无效果,顺治不敢对他皇额娘说,但却指着那些太监表示,谁敢劝他他就像砍这把龙椅一样把劝说者砍成肉酱。

  眼见于此,孝庄只得吩咐伺候在侧的苏茉儿,去把顺治的奶娘请来,那个妇人说话顺治总能听进去一二。为防不测,更是让人将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位满清皇族资历最老的宗亲大王找来,总不能真的御驾亲征吧。

  顺治的奶娘就在宫中,很快就赶了过来,但是劝说却一样没有任何效果。暴怒中的顺治眼里,皇额娘和奶娘加一起也没用。所幸的是,济尔哈朗很快就赶到了,路上已经听苏茉儿说明白了来龙去脉,而且瓜州失陷的消息他也知道,进了大殿二话不说,直接就跪倒在顺治的面前。

  “奴才济尔哈朗,愿代皇上出征海寇,求皇上看在八旗子弟需要皇上在京师坐镇的份上,准了奴才所请。”

  八旗是满清的根本,只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各地的驻防八旗和出征的八旗军,其人事上职权也都在北京,所以皇帝一定要在北京坐镇。

  济尔哈朗给顺治提了一个醒,他要御驾亲征,无非就是为了证明他能够继承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产业,从而确保皇位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可如果御驾亲征,北京的八旗被串联起来,另立新君,那么反倒是本末倒置。

  “皇叔尚且染病在身,实不宜领兵出征。”

  从御驾亲征到谁领兵出征,顺治的口风一松,孝庄等人登时就舒了口气,但济尔哈朗这段时间参与军机,很清楚岳乐抵达江南尤其是杭州之后送回来的消息如何,否则顺治也不会让他的儿子济度整顿出一批八旗军,准备南下去给岳乐增援。

  “劳皇上忧心,奴才的身子已经大好,但是奴才的儿孙们却病了,只怕没办法随军出征。”

  济尔哈朗脸色惨白,身子大好是瞎话,儿孙们都病了更是胡说八道。但顺治却并没有反驳济尔哈朗的疯言疯语,反倒是沉思了片刻,才回答道:“那就有劳皇叔了,朕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在京城安心养病,朕会派太医去妥善医治的。”

  “奴才谢吾皇厚恩。”

  济尔哈朗取代他的儿子成为新一批南下清军的主帅,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宗亲大王里,只有他是跟着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多尔衮一点点儿崛起的,就算是岳乐其经验也太低,更别提是他的儿子济度了。

  可即便是岳乐,也不过是入关时的随军部将,作为主帅只打过喀尔喀蒙古,可是南明的郑成功,尤其是郑成功身后的陈文,可都不是那些蒙古鞑子,与其让他们白白的南下“送人头”,还不如由他亲自领兵南下,胜算还会更大一些。

  只不过,接下了任命,他也只得一个劲儿的要求更为雄厚的兵力。没办法,现在距离镇江失陷已经有些时日了,况且从北京到南京,估计马国柱、喀喀木他们的骨头拿来熬汤都没味儿了。甚至就连岳乐,没准也已经是一个死人。

  ………………

  郑成功大军兵临南京城下,清军龟缩入城。眼见于此,张煌言便率军南下,招抚上游府县。

  历史上就是如此,而现在其中有李之椿和贺王盛的参与,张煌言更是毫无顾虑的发起进军。而理由,也从前往上游招抚以拦截湖广、江西清军援兵,变成了尽快收复池州、徽州、太平、宁国等上游府县,抢在陈文之前。

  “本官风闻会稽藩对沧水一向另眼相看,有沧水南下,当可无忧。”

  是不是真的,李之椿他们也不知道,但这个理由足以说服郑成功。现在是江南士绅与福建明军的蜜月期,张煌言领的张名振的军队,自由度更大,如今大势已成,南下有士绅襄赞军需,郑成功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郑成功尚在镇江之时,张煌言就已经出发前往南京,但是在南京遭到了清军的拦截,败退浦口。结果因为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浦口守军见长江上的是明军,以为郑成功来打他们,直接弃城而逃,张煌言麾下的八个士兵下船,就明目张胆的收复了一座县城。

  那时有童谣说:“是虎乎否?八员铁骑,惊走满城守虏。”由此可见福建明军席卷江南的势头已经形成。

  张煌言自南京出发后,沿着长江南下。五月初七,张煌言率军抵达芜湖,时兵不过三千,船不过数百,但是比起历史上那般兵不足千,船不足百的窘困,已经是天差地别的了。更何况,他此番也同样带着那件大杀器出来——延平郡王朱成功的檄文!

  “昔五胡乱夏,仅一再传而灭。今东虏应谶,适二八秋之期。诚哉天道好还,况也人心思汉。”

  “慨自李贼倡叛,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也。”

  “本藩奉天倡义,代罪吊民,卧薪尝胆,法古用兵。生聚教训,已逾十年。正朔难偏,仅存一线。兹者亲统大师,首取金陵,出生民于水火,复汉官之威仪。”

  “尔伪署文武将吏,皆系大明赤子,谁非中国绅衿。时穷势屈,委质虏廷,察其本怀,宁无隐忍?天经地义,华夷之辨甚明;木本水源,忠孝之良自在。”

  “至如辽人,受我朝三百年之豢养,遭逆虏三十载之摧残。祖父既受其刑毒,母妻甚被其宣淫。尔二三孤儿,尚为旗下之奴;百千弱女,竟作胡中之妇。报仇雪耻,岂待异时;归正反邪,端在今日。则张良报韩,先挥博浪之椎;朱序归晋,遂成淮淝之捷。”

  “或先机革面,或临敌改图。以全省全部来归者,不吝分茅裂土;以一邑一镇来归者,定与度地纪勋。或率兵而至,则论其众寡而照数授职;或洁身而来,则就其职掌而量材超擢。”

  “若蒙古、女真,世受国家抚赏之恩,原非一类,共在天地覆载之内,亦有同仇,无怀二心,视之一体。不但休屠归汉,名高日?;且如回纥扶唐,烈光叶护矣。”

  “本藩仁义素著,赏罚久明。先机者有不次之赏,后至者有不测之诛。一身祸福,介在毫芒;千古勋名,争之顷刻。师不再举,时不再来,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敬哉特谕。”

  檄文一出,再加上江南士绅恭候多时,地方文武在确保了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也纷纷在那些“潜伏人士”的感召下幡然悔悟,向张煌言的这支贫弱孤军请降。

  “江之南北相率来归。郡则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县则当涂、芜湖、繁昌、宣城、宁国、南陵、南宁、太平、旌德、贵池、铜陵、东流、建德、青阳、石埭、泾县、巢县、含山、舒城、庐江、高淳、溧水、溧阳、建平;州则广德、无为以及和阳,或招降,或克复,凡得府四、州三,县则二十四焉”。

  而在张煌言进军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清军归顺和义勇参加,兵员也不断增加,仅仅十余日,“水陆兵至万余”扩充了数倍之巨。

  ………………

  福建明军进军南京的同时,徽州府在接到总督衙门的求援令后,也是一片混乱。

  瓜州的江防被破,还能归咎于福建明军称雄于中国海的水师,但是镇江一战,江宁的驻防八旗尽没,一切就大为不同了。

  援兵,按道理来说是要派的,也必须派的。可是徽州不比长江上游的其他各府县,几个方向都与江浙明军的占领区接壤,乃是这些年江南受到军事压力最大的地区。

  现任徽州总兵张应祥,原为河南南汝总兵,前年胡茂祯升迁东南经标左镇提督,他便被满清朝廷从河南调了过来。

  徽州商贾云集,乃是极为富庶的所在,自然要比河南那等早就被流寇祸害得千里无人烟的所在要强的太多。

  只不过,便宜不是那么容易占的,馅饼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胡茂祯升迁之前,作为援兵援浙,东南清军面对陈文就是屡战屡败,就连洪承畴来了也没用。胡茂祯升迁后,徽州要直面衢州和严州明军的威胁,等到洪承畴被杀,更是变成了数面受敌——严州、衢州、广信以及饶州,战略上已经进入到了明军的半包围之中,若非是徽州环山,只怕早就被陈文一口吞下去了。

  半年的时间,江浙明军并没有对徽州发起进攻,但是张应祥却无日不是忧心忡忡,包括那些文官也是如此,动不动就以为朝廷效死来互相砥砺。只不过,真到了那一天,张应祥反正是没想过要去死,而那些文官,他也不信能有几个真的宁死不屈的。

  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徽州府的士绅们纷纷动员了起来,就像其他各府县一般,没日没夜的往官员的衙门和家里跑。谈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反正。不过不是给予徽州最大压力的江浙明军,而是兵部侍郎张煌言的那一支还不知道有没有檄文字数多的偏师。

  对于这些人,杀,他是不敢的。没办法,这天下谁属还说不清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比如他面前的这位,就是一个典型。

  “张大帅,会稽郡王自永历四年开始领兵,于浙江连战连捷,虏师无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即便是满洲八旗那样的精兵。也有四明湖的惨败;即便是洪承畴那样智计过人的名臣,也是四省会剿被破,进攻玉山惨败,最后身死于广信坚城。至于石廷柱、金砺、刘之源、陈锦、田雄、杨名高、刘光弼、张勇、王之纲、张杰、马进宝等贼,更是连还手之力也无。”

  “如今看上去是延平藩席卷江南,但是如张大帅这般的明眼人,当是能看出,这股子风潮却是我家会稽郡王卷起来的。比之以数万大军击破万余虏师的延平藩,我家会稽郡王可一向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孰强孰弱,张大帅当可自知。”

  自南昌见过了陈文,陈文却并没有给他什么在江西行商的背书。王孚知道,江浙明军与龙游商帮之间的关系融洽,太多与江浙明军长期合作的商贾在侧,他一个本钱极小的徽州商人,是很难得到重视的。甚至就连召见,也是他当初在拜帖上注明了是徽州人才勉强引起了陈文的兴致,而非是江浙明军集团高层真的能够信任他。

  协助江浙明军收复徽州,这是陈文的条件,价码很高,甚至很可能是一家人性命的代价,但获利也是足够丰厚,丰厚到了王孚真的带着书信返回徽州老家,丰厚到了他的父亲也仅仅是让他静待局势变化,丰厚到了他今天真的来到了总兵府劝降!

  “王先生看错人了,本帅不欲背叛朝廷。”

  听到这话,王孚的心头登时便是一惊。家里人已经安排去婺源县了,那里刚刚被明军收复,徽州清军连最起码的抵抗都没有就撤出了那片地理上更加利于江西的区域。但是他已经把性命压上了赌桌,真到发现输了的时候,心头还是免不了要惶急。

  然而,就在这时,张应祥却是话锋一转。“本帅久仰会稽郡王威名,深知以微末兵法,绝非大王对手,亦不愿与大王为敌。”

  不愿为敌?

  但又不肯投降?

  王孚的头脑飞速运转,这个说辞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骑墙,但是他的目的是为陈文夺取徽州,而且明军已经进驻婺源县,已是时不我待,总要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才是。

  片刻之后,王孚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继而向张应祥说道:“在下有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王先生但说无妨。”

  “在下听说,南京那边一直在要求张大帅驰援,可有此事?”

  援兵,张应祥已经派出去了一支,半个营头,五百人而已。没有办法,他的位置紧要,马国柱对他的求援了也是尽力,不要求一定。但是张应祥一旦听到了这话,立刻就明白了王孚的言下之意。

  “此事可成?”

  “不瞒张大帅,在下与浦江侯也是认识的。况且有大王的信物,亲自求见总能为张大帅争取一个完满。”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王先生了。”


  (https://www.66kxs.net/book/2297/2297009/34880157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