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规模生产武器
接着试第三种,毛瑟式和弹壳结合式,枪机底下是枪托和枪管连接体,枪机口边上连接体略高二十几毫米,上面有一凹槽,卡枪机柄用的。
枪机座和枪托枪管连接体是一体的,枪机尾端有一个分为两半的圆环,下方有一个短短的向下向后的导轨槽,枪机柄稍微向上旋转二十多度向后拉,枪机随着导轨槽后拉并上翘45度,枪机口稍细,枪管稍粗,装引火药发射药和米尼弹,大拇指压实,有点疼,可以给大拇指上套一个硬点的东西。
打了100发,基本上每一发漏出的烟火都不多,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如果把枪机口再倒成圆的,枪管里也倒成反圆的,就好像手掌抱拳一样,气密性应该更好,最重要的是枪机柄和凹槽得紧密,给枪机施加向前的压力,这样气密性就更好。
决定了,就用毛瑟式和弹壳结合式!
就是操作稍微复杂,当然是相对明朝没文化没见识的农民兵来说的,对徐伟来说再简单不过,左手抱着枪,右手抓住枪机柄上旋二十多度,后拉后枪机口上翘45度,装引火药盖上引药盖,装发射药,装米尼弹,大拇指压实,下压前推枪机柄,下旋卡住,打开击锤保险,瞄准发射,OK!
简单说就是枪机柄一转一拉,装引火药关药池盖装发射药和弹头,压实前推下压旋转锁定,打开击锤瞄准发射,有点文化有点机械知识的应该都能明白。
既然这种最好,加工也不是难事,那没理由不用,太先进了?哥们,大明军队战斗力本来就不行,忠心还成问题,你让他们拿着非常慢的前装枪,发射速度不够快,如果敌人顶着厚盾不记伤亡的猛冲,或者骑兵快速冲锋,咱发射速度不够啊,拼刺刀?咱能稳住放放铳就不错了,你行你先上,大哥先撤了!
前装线膛燧发火枪配定装弹药一个稍微熟练点的射手十二三秒能打一发,后装线膛燧发火枪配定装弹药一个稍微熟练点的射手7秒一发,不用排队换队列,不用光站着,趴着半跪着都行。
徐伟再把枪机设计完善一些,生产出五把,和四个铁匠一起打,直到准备的火药和子弹打完,发现了一些毛病,解决它,然后开始改造量产。
还好当初为了防止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紧张哑火了没发现,子弹没打出去就再次装弹导致炸膛,或者把通条忘了抽出来给打出去造成膛压过大容易炸膛,徐伟特意让把枪管后部留粗一点。
不过这点粗还有点危险,可也不能浪费,再说咱这是锰合金又镀铬的枪管,没那么容易炸膛吧?先做出来的枪管这样搞,后面做出来的枪管后方加厚一些,枪机加工费点事,就没问题了。
话说因为燧发火枪发火率不是百分百,最高有九成半发火率,那是最好的燧石才能达到的,一般九成八成半,所以三千人站成三排排队枪毙一轮,只一轮后最少有300支枪没打响,重新击发就没事了。
可战场上人喊马嘶的,伤员的惨叫声、指挥官的发令声、双方的火炮声、奔腾的马蹄声、敌方的枪声、我方同伴的惨死样、人体血液肠子什么的、硝烟刺激的流泪难受等因素都能影响到士兵的发挥。
一些承受能力弱的新兵可能崩溃逃跑或傻傻的冲锋,再带起更多的骚乱,一些紧张的士兵可能完全忘了平时刻骨铭心的训练操作,导致火药装不进去、火药撒了、引火药没装、弹头装反了、通条忘了抽出来、闭着眼睛发射、先装弹头再装发射药的、有没有发射出去心里没数,接着装弹、甚至有的枪管里都装了十几发子弹装满了就是打不出去的等等情况都有,毕竟这些士兵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知识和长时间训练演习,紧张在所难免。
后装枪问题少了一些,至少通条不用了,准备一个勺子清理枪膛就行,枪也不用转来转去,直接左手抱着右手装药装弹。枪机短,只有几公分,内径更短,正常装药装弹后子弹尖就比枪口低一些,有残渣后最多和枪口齐平,这要是还能装错徐伟也没办法了。总之就是容错率高。
开始定型量产后生产速度很快,两台钻床两台车床,其它机床三五台,从头到尾15分钟一把,为了赶工期,师父徒弟全上阵,分成两班倒8小时制,一天16小时差不多能生产60把左右,一个月1800支。
另外新的机床也是两班倒全力加工,争取能把机床数量提升五倍,月产量1万把左右,就能不断的暴兵暴兵再暴兵!
枪支有了,弹药却没有,徐伟这几个月储存的硫磺硝石只有十几吨,市场上存量不多。以我方万人规模的战争只用火枪来算只够一场战争的,不过朝廷应该有很多。前些年发生的世界性神秘事件――王恭厂大爆炸可是炸毁了巨量的火药,朝廷现在应该不缺,方法配方崇祯都有,让他自己搞。
火药得研磨,得配比,得和泥挤压成颗粒,得晾干,得用坚韧的麻皮纸卷卷成定装药,这是个精细活,不能点灯,只能趁天光大亮慢慢做。
徐伟托李婶找了上百个年龄在35以上40以下,开明不忌讳的临时工妇女,年龄太小的忌讳太多,40岁以上那真的就是头发花白眼睛模糊的老太太了,人均寿命45-50岁!
再找一批农闲的农民,浇筑制造米尼弹,米尼弹?这名字可以改改了!展弹?徐展弹?徐伟弹?伟哥弹?伟爷弹?展力弹?大力弹?结果表明,徐伟的名字不适合拿来做这一历史性的命名,还是大力弹听着靠谱点,便宜张铁匠张大力了!哼!
准备两块普通钢板,钻头打磨成弹头形状,定深,画好线打孔,一次成型,浇筑底板做好。用车床车出精密的圆锥尖钉,尾部车螺纹,另一张钢板打孔车螺纹,完事组装在一起,大力弹压铸板完成。
铅存量还算多,市场上量也够,一个炉子把铅融化,临时工农民青年仔细浇筑上去,补少去多后一压,冷却后敲出来塞上软木片一压,“大力弹”制作完成!
接着搞火炮,60毫米口径榴弹炮造300门,锰钢锭烧红以后上水力锻机,锻压成圆粗棍,暂时没法做无缝钢管,没有十吨以上的压力机,只能用钻头钻通透。
钻孔几次扩大后上重型车床车出来大概样子,淬火回火后精加工成60毫米口径,拉膛线后镀铬耐腐蚀,加装轮子炮阀驻锄炮镜。所有零件之间没办法焊接,只能用很多大大小小螺栓固定。
组装完成后已经过去了四天,第二个炮管加工了一半,第三个炮管刚上流水线,熟练后一个月大概能有三四十门产量,再增加一条生产线产量就差不多够用了。
接着炮弹,这个要自己加工,加工成未装火药的半成品,铜外壳,磁力铁皮,大量钢珠,铜引信,慢燃火药,引线。炮弹尾部分几层隔热,把炮弹尖端车出螺纹,铜引信管外圈当螺杆车出螺纹,分离运输,到京城让崇祯装满火药后装上铜引信管就能完工了。
火炮完了就剩下军械车了,把四轮马车改装一下,轮子加宽,车体稍微加厚,轴承用更好的钢材更好的处理方式,加两排折叠收纳座椅用来运兵,车型更宽更长,简直就是一双马驱动版本的解放卡车!
手枪,军官士兵用的手枪都得有,不过咱成本也高啊,没法让你们一人一把长枪一把短枪,那就只能少数装备了。
燧发线膛手枪枪管短,没必要用后装的,前装不费事,直接以自己手枪为样板,工业化批量生产。以3万朝廷编制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户等制度,算出全部正职副职军官数量,人手一把,直接就比3万兵马少了七八倍数量,压力大减。
手榴弹,这个不急,等把第一批军火制造完再生产,半年内生产出足够3万人祸祸两场战役的量也就够了。
刺刀,这个比较急,普通锰钢刺刀就很好,但徐伟不看好,还是更钟意三棱军刺!三条棱,一条磨成刃,两条稍微开厚刃,连柄带刺长50厘米,卡进枪口轨道槽上凸笋卡住不摇晃不脱落。
(https://www.66kxs.net/book/1/1050/443397902.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