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文魁 > 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

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


  林延潮新官上任后,即已是迎到了新年。

  在新春之前,林浅浅又诞下一位男孩,升官之后又添丁,这一切都令林府沉浸于欢乐的气氛之中。

  新年官衙封印,林延潮除了偶尔去衙门值堂,大部分功夫都是休沐在家,好好陪一下妻儿。

  对于林延潮而言,这是一年里难得忙里偷闲的时候。

    除了次子外,林浅浅对于林用的读书之事再度提上了日程。

  所以林延潮必须趁着这一段在家中,把此事办妥。

  于是林延潮是直接放出了消息去招聘西席,结果消息一出,前来应聘的读书人几乎挤爆了林府大门。

  这是为什么?

  因为林府长子的西席,对于很多读书人而言,这等于是一条终南捷径。

  大部分人不仅不给钱也去的,甚至贴钱也要往里面挤的。

  趁着年节在家里,林延潮自是有功夫好好挑选,但看了半天发觉这些人都是冲着自己的名头而来,真正那等可以担任西席的,可以说目前为止,一个合适的人选也没有。

  所以这挑了上百个人,林延潮也是倦了,他深感,自己儿子的老师,怎么与皇长子出阁读书一样,都是这么命运多舛啊。

  就在林延潮有些心灰意冷时,门下却有一封名帖奉上。

  林延潮抱着次子正在房里陪林浅浅说话,陈济川给他看过名帖后,林延潮有些讶然。

  原来有三位‘旧人’同时拜访。

  这三位旧友分别是董其昌,陈继儒,还有徐光启。

  这三人可是林延潮当初比喻的‘华亭三杰’。自己为归德知府的时候,曾招揽过三人,让他们来担任幕僚。

  但是三人都是一并拒绝了林延潮的延请。

  眼下三人同时前来拜访,林延潮能不意外吗?

  现在这三人之间陈继儒名声最大,因为他是当今三辅王锡爵公子王衡的老师。

  董其昌次之,他明面上前礼部尚书陆树声的门生,但实际上却是陆树声儿子陆彦章的老师。

  只是陆树声是退休尚书,已不在朝十几年了,论影响自是不如王锡爵。

  至于徐光启则名不见经传。

  当下林延潮在客厅见了三人。

  三人一见面即行大礼拜见,林延潮笑着上前搀扶道:“三位不必多礼,当年我与眉公,玄宰在西湖船会相识,乃是故友,倒是这位徐朋友倒是第一次见面,但神交已久。”

  陈继儒,董其昌都是很高兴,以林延潮今时今日地位,如此态度,显然是将他们当作朋友来相待。

  陈继儒,董其昌都是称不敢当。

  林延潮笑着道:“两位不需拘礼。”

  董其昌道:“当年其昌的恩师陆宗伯刚入翰院时,徐文贞公已为大宗伯,以平礼见交。今日我见宗伯大人,方知宰相之风当如此。难怪礼卿(袁可立)一直说宗伯大人平易近人。”

  林延潮抚须微笑,董其昌说的是官场上一段佳话。

  当年陆树声刚进翰林院时,徐阶已是礼部尚书,在朝为官二十年。

  但二人相见时,徐阶与陆树声只叙同乡之谊,不自持身份。

  但见陈继儒也是一脸佩服地道:“玄宰说的是,宗伯大人行事大有古风,当年魏野见于王旦,邵雍见于文彦博、司马光怕也是如此吧。”

  林延潮听了重新打量陈继儒,当下道:“魏野,王旦皆为宰相,邵雍,文彦博、司马光都为大儒,眉公此言气度不小啊!”

  陈继儒笑道:“不敢当。”

  林延潮看向徐光启,却见他站在一旁,谨慎不言。

  林延潮心想论第一印象,陈继儒,董其昌肯定是比一声不吭的徐光启出众多了。但是论事功之道,历史上看来还是默默不爱说话的人,对天下更有贡献。

  林延潮在京畿大力推广屯垦红薯,玉米后,才知道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多有先见之明。

  现在三人都是入座上茶,虽说林延潮说以旧礼相见,但三人仍口称学生。

  林延潮道:“三位这一次来京,不知住在哪里?”

  陈继儒当下道:“学生这一次进京,乃是因宰相王太仓的公子相邀,他是学生的好友入京赴乡试,故而邀学生前来见识一下京中风物。”

  林延潮点点头,看向董其昌。

  董其昌于是道:“其昌的老师在京中有一套寓所,现在正好借给玄宰居住,而子先也和其昌住在一起。”

  徐光启道:“学生来京乃从眉公兄,玄宰兄相邀,说来惭愧,居家这么多年,没有远行,今日有幸见识京中风华。”

  林延潮笑道:“原来如此,听闻徐朋友家况一直不好,现在缓一些了没有?”

  陈继儒,董其昌目光中都露出一抹讶色。

  却说三人这一次来林延潮府上,乃是董其昌有意应聘林府的西席的。董其昌虽说是担任过陆树声的西席,但退休的礼部尚书,终究还是不如现任的礼部侍郎。

  当年林延潮曾招揽过他,此令他沾沾自喜了一阵,但他又觉得林延潮不过为知府,官位不够高,配不上他的身份。

  但现在不同了,林延潮为当朝三品,前程远大,又兼林延潮门生袁可立与同气场是同门师兄弟,有这层关系在,所以他觉得他担任林府西席应该把握很大。

  这一次来,他又自持身份,他怎么会与那些挤破头来林府应聘西席的读书人为伍,怎么说也要林延潮亲自开口相邀,才符合他的身份。

  因此董其昌就拉了陈继儒,徐光启二人一并上门拜访,当然面上只是说顺道拜会。

  对于林延潮会不会看上陈继儒,徐光启,董其昌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

  首先陈继儒虽名气比他大,但对方现在在王锡爵府上任过西席,而且生情淡泊,功名之心不太热切。

  历史上有人写了一首诗暗讽陈继儒。

  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

  终南捷径无心走,处士虚声尽力夸。

  獭祭诗书充著作,蝇营钟鼎润烟霞。

  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

  后来陈继儒也自己解释了一番,他作了一个对联,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

  无论陈继儒胸中是否有此意,但他现在是宰相府的西席是不会改换门庭的。

  至于徐光启,他的名声才气,远不如陈继儒与他。董其昌自负自己不仅能文善对,写得一手好文章,更是书法出众,得到了不少吴中名士的赞赏,不少官员都主动请他至家中作为西席或者幕僚。

  以他想来,由他担任林延潮长子的老师,是一个比陆府更高的跳板。

  但是没有料到,林延潮却主动询问徐光启的近况,这令董其昌心底有些奇怪,但随即又释然,林延潮不过普通问询而已。

  他自持名士身份自是表现的镇定,不愿让人看出他有丝毫不妥。

  但林延潮却不是随便问问:“当时我有意让徐朋友到府中为西宾,当时徐朋友有言令尊令堂身子不适,不敢远离,而今不知如何?”

  听林延潮这句话,董其昌脸色不由一变,

    徐光启感激地道:“劳宗伯大人挂念,家父家母身体已是好了许多,当年宗伯大人知学生家里贫穷,故赠了十两银子,此恩此德学生全家上下一直铭感于心,现在稍稍宽裕了一些,家父家母交代学生将这十两纹银奉还给宗伯大人。”

  说完徐光启掏出银子来。

  见这一幕,董其昌差一点掩面,徐光启果真年轻,不通事务,林延潮今日是何等地位,你如此着急与他划清界限作什么?

  林延潮不以为意道:“看来我方才的话,倒是令徐朋友误会了,其实我想过问是令尊令堂既是无碍,那么徐朋友可否留在京师,本府上正缺一名西宾。我想请徐朋友能教导犬子读书!”

  徐光启闻言顿时露出震撼之色。

  董其昌嘴角抽动了几下,脸上露出黯然之色来。

  林延潮看了董其昌一眼,此人热衷于功名。

  当初自己为归德知府时招揽他,是因为手边缺一名书启师爷,董其昌文章写得好,书法又是一流,由他来担任此职,负责自己的公文往来再好不过了。

  但是董其昌当初却拒绝了自己,那么林延潮也无话可说。

  而今时不同往日,虽没有那样昨日你爱答不理,今日你高攀不起意思。

  但是现在林延潮手边不缺这样的人物,倒是缺少徐光启这样的人才。此人是明朝士大夫里少有的几个真正事功的官员,如此之士,正是我辈。

  徐光启愣在原地,但见林延潮抚须道:“吾向来不喜为人所拒。但凡别人拒绝了一次,从不给人第二次机会,吾之好意岂有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辜负,但是……”

  说到这里林延潮话锋一转当下道:“……但是对于徐朋友,本官愿意破这个规矩!”

  林延潮言辞虽是平淡,但其中却透露一丝不容人拒绝的味道。

  对于三人而言,如果说前一刻林延潮还是和蔼可亲的当今名士,那么下一刻,三人已感受何为朝廷大员的言出如山!

  不说徐光启愿意不愿意,就算不愿意,也不敢说一句拒绝之言。

  正如林延潮话里所言,区区一名秀才,敢两度辜负了一名部堂大员的好意吗?

  但见徐光启拜下道:“恭敬不如从命,学生谢宗伯大人抬举!”


  (https://www.66kxs.net/book/0/13/427876871.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